工农红军是与反动武装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创造巩固发展苏维埃的坚强柱石。对于红军及其家属,在精神上予以慰藉、物质上给予特别帮助,是巩固红军作战决心及勇气的重要措施。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特颁布《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作为进行这一工作的基础,并且要求与不遵守优待红军法令者作斗争。主要内容如下:
1. 在分田地上要优先照顾红军。《条例》首先指出:“分给红军战士以好的田地。凡红军战士、指挥员,无论本地是否建立了苏维埃或为反动统治的区域,均须分得上等的好田。每乡还须留红军公田,作为以后参加红军的白军士兵或其他地方人参加红军之用。”
2. 组织群众帮助红军家属耕种土地。《条例》要求各地苏维埃政府要“组织代排队和收割队帮助红军家属耕田收割。解决红军家属的耕田收割问题,是优待红军工作的中心的一个,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帮助红军家属耕田收割,以解决红军家属缺乏劳动力之困难。特别是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要帮助红军家属做活。”
3. 在税费、生产资料分配、教育等方面对红军家属优先。《条例》指出:“对红军家属免税。苏维埃的土地税、营业税,对红军家属则一律免除。”“消费合作社实行廉价。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对红军家属买油盐布匹,实行廉价百分之五。”“没收豪绅地主的粮食、财产、耕牛、耕具,尽先给红军家属分配。”“红军的儿子,应该尽先给以教育,有进列宁小学的优先权利。”“苏区邮政局对于红军家信(由前方寄回家的,由家庭寄到前方去的)一律免费。”
4. 苏维埃政府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条例》强调:“在红军驻扎区域,特别是作战区域,必须发起慰劳运动,送给红军草鞋、小菜,帮助红军洗衣。”“对于红军伤病战士均须随时帮助。组织担架队运输伤病兵,组织伤病兵休息处,准备茶水饮食,一直使伤病兵从前方到后方,都得到群众的帮助。并组织群众办的疗养所,帮助伤病兵及红军家属找医生、找药品,并号召群众,为了红军家属的疾病困难募捐救济。”“对于阵亡的红军家属,必须永久替他代耕,必须募捐救济。对于他的儿子,完全受到免费的教育。”
三、土地革命的步骤和方法
红三军进入黔东时,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发了《革命委员会政治纲领及组织法草案》、《乡苏维埃》等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根据地建设。在1934年7月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后,随着各区革命委员会和乡苏维埃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各级苏维埃政府和红三军共同组织的工作队,深入开展地方工作,实施《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等政策法令。在执行土地革命政策过程中,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在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正确指导下,黔东革命根据地绝大多数区域的土地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过程,归纳起来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宣传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在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由苏维埃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共同组成的宣传队,深入各县去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所到之处,宣传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没收地主豪绅之粮食、财产之条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布告》及黔东特区《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等,各区革命委员会和乡苏维埃政府先后召开代表大会和群众大会,召开有广大贫苦农民参加的诉苦会,宣传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意义、作用及如何开展土地革命等相关规定,揭露封建制度下土地关系的黑暗性及地主豪绅剥削压迫农民的残酷性。在诉苦会上,发动群众历数恶霸地主、豪绅污吏压迫农民的种种罪行。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黔东广大贫苦农民从被压迫、被剥削中迅速觉醒,在苏维埃土地革命旗帜的指引下,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土地革命运动,争取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