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黔东人民建政建军的过程中,与黔东人民结下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黔东人民爱护红军、拥护红军,纷纷把青壮年送到部队当红军,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不惜一切甚至用生命保护红军。在此期间形成的军民鱼水情,不仅解决了黔东人民拥有自己武装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红军自身的发展壮大的问题,红军与黔东地方武装密切配合,成为创建、巩固和发展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坚强柱石,使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发挥了黔东“工农武装割据”的重大革命影响。
(三)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教育和引导群众,由各族人民当家做主人
在黔东苏维埃革命运动中,建立了黔东历史上崭新的人民政权,即各级苏维埃政府。这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象征,是革命的胜利成果。苏维埃运动采用人民政权形式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黔东革命根据地苏维埃运动在黔东乃至整个云贵地区都是史无前例的,根据地人民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直至深信不疑,这是黔东人民政治信仰的一个质的飞跃。苏维埃制度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确立后,根据地人民迸发出巨大的革命热情,充分运用政治权利推选出自己的代表,出席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并在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选出孙秀亮、陈正国、秦育青等工农兵优秀代表人物,组成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人民拥护苏维埃制度,以实际行动支持苏维埃政府的各项主张,为建设和保卫根据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扞卫苏维埃政权和土地革命的成果。在黔东苏维埃革命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军政干部和英雄人物,他们不仅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力量。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说明,人民的政权得由人民自己去创造、建立,人民的政权靠人民自己去维护、扞卫,人民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武装,才能组建成自己的政权,只有掌握了政权,穷苦人民才能当家作主,才能从政治上、经济上得到彻底解放。
黔东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红军与黔东人民在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中,培植和孕育了黔东人民引以为豪的黔东革命精神。其内涵主要有:不怕牺牲、敢于胜利;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奋发图强;依靠群众、为民谋利。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革命精神,激励黔东人民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创建和保卫革命根据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黔东革命老区精神成为鼓舞黔东人民继承革命传统,为“富民兴铜”大业勤奋工作,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一)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黔东人民和红军指战员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红三军的图谋。当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国民党调集湘、桂、川、黔军队协同“围剿”苏区,妄图将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苏区军民共同奋战,前仆后继,进行上百次战斗,虽然付出两千多军民牺牲的沉重代价,但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与“围剿”,保卫了苏维埃政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黔东人民尤其要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发扬红军当年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积极投身各项改革中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为黔东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红军部队在没有固定给养供应的情况下,军民没有几天吃过饱饭,红军和苏维埃工作人员没有薪水,更没有购置家产,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保证了几千红军战士的衣食住行和各级苏维埃政权的正常运转,红军帮助群众种地收割,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社会环境、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