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曦执行了“退却逃跑的机会主义路线”,完全“没有创造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心”等错误,且“始终没有承认他政治路线的错误”,肖克、任弼时、王震电请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建议撤销夏曦的中央分局书记及分革军委会主席职务,并提议贺龙任分革军委会主席,肖克、任弼时副之。
此时,国民党军廖怀忠、李成章部已进到根据地东侧的松桃乌罗。红二、六军团如直接向湖南凤凰、乾城前进,必然会受到黔敌侧击。且湘敌又在松桃、秀山之间布防,敌第三十四师龚仁杰旅在湘黔边境的茶洞阻截;松桃木岩河船少水急,敌人防守严密。由于历史原因,凤凰、乾城和松桃东部一带,系苗族、土家族聚居地,且受军阀陈渠珍控制。陈握有重兵,武器多且精良,凭借上千座碉堡和长达百多里的边墙,以抵御外部进入。红二、六军团进取此道,无必胜把握,于是制定了“袭取四川酉阳,进入湘鄂边地区,占领永(顺)、保(靖)、龙(山)、桑(植)”1 的战役计划。
根据集中统一向湘西进军的方针,红二、六军团进行了整编、调整。经中革军委批准,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随六军团行动的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代表任弼时任二军团政委,原红三军政委关向应改任副政委,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后为甘泗淇)。同时,红二军团军团部兼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团的行动。原红三军的第七师改为第四师,师长卢冬生,政委方理明(后为冼恒汉),参谋长韩克西,政治部主任张平化,辖第十团和第十二团;原第九师改为第六师,师长钟炳然(后为郭鹏),政委袁任远(后为廖汉生),参谋长周天明,辖第十六团和第十八团。红六军团仍由肖克、王震任军团长和政委,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为夏曦)。六军团因减员,暂缩编为第四十九团、第五十一团、第五十三团。两军会师后,恢复和健全了红二军团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部队的力量得到了整合。作为两军团的主要负责人贺龙和任弼时,从大局出发,为整合、提高两军团的战斗力,将原红六军团的政治部改为红二军团的政治部,六军团另成立新的政治部,先后从六军团抽调100多名政工干部到二军团充实政工干部队伍。从二军团中抽调部分干部充实到六军团任基层军事指挥员,同时把红二军团原来被夏曦无端关押的干部全部解脱,重新分配工作。因此,两军会师后,经过整编、调整,成为一个团结战斗集体,虽未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关,但由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在两军的威信都很高,因而实际上形成了以任、贺、关为核心的集体领导。
挺进湘西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革命根据地,从南腰界出发,实施东进的战略计划,开始湘西攻势。在酉阳龙山道上的蚂蝗井时收到中革军委10月26日的复电。指出:“二、六军团合成一个单位及一起行动,是绝对错误的。二、六军团应单独的依中央及军委指示的活动地域发展,各直(自)受中央及军委直接指挥。”“六军团应速依军委累次电令,向规定地域行动,勿再延误”。经过再三考虑,两军团向中革军委提出:“在敌我及地方情况条件下,我们建议二、六军团暂时集中行动,以便消灭敌一、二个支队,开展新的更有利于两军团将来分开行动的局面。目前分开,敌必取各个击破之策。以一个军团力量对敌一个支队无必胜把握。集中是可以打敌任何一个支队的。且两军在军事政治上十分迫切要求互相帮助。”
为了甩开敌军,红军由南腰界挥师北上,首先进攻川东的酉阳。10月30日,分兵两路,互相策应,将敌军西调,乘虚迅速地通过了酉阳县城。11月3日,东出四川,经湖北的来凤进入湖南的龙山县境。7日,一举攻占了湘西北咽喉之地永顺县城,取得湘西攻势的初步胜利。两军团在永顺城休整1周后,退出永顺。16日,取得十万坪(龙家寨)战役的胜利,毙敌1000多人,俘敌2000多人,缴枪2200余支,为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建立根据地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