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第4章 创建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第4章 创建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2 / 12)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高武:我,京都帝子,镇压万族! 强吻主角师尊,必死的我居然活了 悍妾当家 在妖鬼世界偶遇前夫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逍遥红楼 天黑了,我想睡觉 网游之异域 错开的空间门 女主播爱上我

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在红三军的发展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立黔东特区

黔东特区(又称“黔东苏区”),是红三军在被迫离开湘鄂西苏区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立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它涵盖了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以及四川的酉阳、秀山等六县的部分地域,纵横二百华里,人口十万以上。其中,印江、沿河两县是黔东特区的主要区域,其次是松桃、酉阳、秀山。尽管黔东特区仅存在了 5 个多月,但它所播下的革命种子,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梵净山地区开花结果,革命精神更是发扬光大,世代相传,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时,创立黔东特区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首先,黔东人民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和高昂的斗争情绪。黔东山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兵匪横行,官府横征暴敛,豪富强取豪夺。在重重残酷压榨下,广大人民生活极其贫苦,挣扎在温饱线上。多数人渴望通过革命改变这种悲惨的生活状况,过上幸福的日子。早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黔东农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以“灯花教”的宗教形式为掩护,高举义旗,发动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武装斗争,即号军起义。号军起义首先在思南爆发,随后迅速波及各县。咸丰五年(公元 1855 年),印江人王茂兰及安太然等人,在印江袁家湾举起义旗,以台市为号。此后,各地义军如雨后春笋般蜂起,或以白巾为号,或以黄巾为号,聚众十数万,统称为“号军”。他们的活动范围几乎波及半个贵州,声势浩大,采取飘忽作战的策略,多次击败官军。“号军”坚持斗争长达 13 年之久,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到了民国年间,黔东人民的反抗斗争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 1932 年以后,黔东的务川、印江、德江、沿河等地兴起了“神兵”运动,其发展迅猛,人数众多。1934 年初,印江“神兵”两次夺城,吓得印江县城内的官吏豪绅胆战心惊。黔东“神兵”的英勇斗争,震惊了贵州军阀政府。伪政府调集正规军队,对“神兵”实施进剿。在优势敌人的残酷镇压下,“神兵”最终失败了。然而,他们并不甘心失败,而是积极待机再起。为了寻求支援,他们还派出代表到四川酉阳一带寻找红三军,请求红军增援,为他们报仇雪恨。由此可见,黔东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为扩大红军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黔东地区的政情较为薄弱。黔东地处贵州的边远山区,基本上属于桐梓系军阀王家烈的势力范围。但在军阀混战的复杂局势下,王家烈面临着诸多困境。他对内要对付本省的其他军阀,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地盘;对外要防范湖南湘西土着军阀陈渠珍的侵扰,同时还要警惕四川军阀刘湘、云南军阀龙云等人的觊觎。由于兵力分散,王家烈尽管将主力部队进行了重点布防,仍深感兵力不足。在黔东地区,主要是反动的地方政府和为数不多的团防武装,以及一些来往不定的“杂牌”部队。相比之下,王家烈在黔东地区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军事力量空虚。红三军进入黔东以后,只进行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斗,整个军事形势相对稳定。这种相对宽松的政治和军事环境,有利于红三军实行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

最后,黔东地理位置重要,具有独特的军事战略地位。它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要冲,山岳连绵,草深林密,沟壑纵横,交通闭塞,地形险要。西靠天险乌江,东有印江梵净山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这种地理环境为红军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便于红军回旋和固守。此外,大革命前,贺龙同志曾在黔东活动,在当地留下了一定的影响,还拥有一些熟悉的社会关系。这些都为红三军在黔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革命事业的顺利推进。

巩固和发展黔东特区

1934 年 7 月 21 至 22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隆重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上班,然后被美少女敲诈 荣耀大秦 大唐富翁 我的葡萄牙帝国 都市超级邪医 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 众生芸:王者浴血 民国:王牌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