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息传回日本时,在日本陆军省那座西式建筑内,永田铁山少将重重地将战报摔在会议桌上,震得茶杯叮当作响。“诸君!”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关东军此次受挫,绝非将士不够勇武!华夏东北军突然投入600辆坦克、300架飞机,这是何等规模的装甲力量?我们的山炮根本无法击穿他们的装甲!”
海军军令部长谷川清冷笑一声,慢条斯理地整理着白手套:“陆军当初不是夸下海口,说三个月就能解决满蒙问题吗?如今初战受挫,就开始找借口了?”
“这不是借口!”永田铁山涨红了脸,“前线报告显示,敌军由清一色的黄埔军官指挥,空地协同作战娴熟,这绝不是我们认知中的东北军!而是由李宇轩组建的第五军。我请求立即增编两个装甲师团、三个飞行团……”
“够了!”谷川清打断道,“帝国的资源有限。陆军已经耗费了巨额军费,却连一个小小的沈阳外围都拿不下。照我看,应该削减陆军预算,优先保障海军建造新型航母和重巡洋舰。”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陆军将领们拍案而起,海军军官则冷眼相对。这场争吵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不欢而散。
与此同时,在长春城内,廖耀香站在中央银行大楼的顶层,用望远镜观察着城外日军的动向。
另一边的长春,秋风萧瑟。这座被称为“北国春城”的城市,此刻正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廖耀香奉命率领新编第7师驻守长春,他的部队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对即将到来的日军进攻,形势依然严峻。
“师座,侦察机报告,日军正在向长春外围集结。”参谋长快步走来,递上一份电报,“估计总兵力超过万人,其中有不少是从朝鲜调来的在乡军人。”
廖耀香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些在乡军人都是退役老兵,作战经验丰富,远比普通士兵更难对付。
“命令各部,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他沉声下令,“将坦克分散部署在各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构筑移动火力点。在重要建筑物内设置机枪阵地,形成交叉火力网。”
此时的日军指挥部内,第2师团长多门二郎正在部署进攻计划。这位在沈阳外围吃过亏的将领,此次格外谨慎。
“此次进攻,要采取多点渗透战术。”多门二郎指着地图上的长春老城区域,“第一梯队从东门进攻,第二梯队主攻南门,第三梯队作为预备队。我们要让支那军首尾不能相顾!”
9月2日拂晓,日军的重炮首先打破了清晨的宁静。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呼啸着落在长春的城墙上,激起漫天烟尘。古老的城墙在炮火中颤抖,砖石四溅。
“注意隐蔽!”廖耀香在指挥所内通过电话下达命令,“等日军步兵靠近了再打!”
炮火准备持续了一个小时。当炮声渐息时,日军的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开始冲锋。这些九五式轻型坦克虽然装甲薄弱,但对于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守军来说,仍然是巨大的威胁。
“反坦克排,上!”守军连长高声呼喊。
士兵们抱着集束手榴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