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才收获。”
陆远眼睛一亮:“温度!我忽略了温度因素!”
他立刻跑回设备前,开始调整参数。根据系统的数据,青稞的最佳发芽温度是8-12℃,而现在的土壤温度接近20℃,难怪种子不发芽。
陆远连夜改造了灌溉系统,用冷水降低土壤温度。同时,他还调整了营养液的配方,增加了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第二天早晨,奇迹发生了。试验田里的青稞种子开始冒出嫩绿的芽尖。
“发芽了!发芽了!”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激动地喊道。
专家们纷纷赶来查看,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太神奇了,只是调整了温度和营养液配方,就有如此明显的效果。”
“而且发芽率几乎是100%,这在青稞种植中是前所未有的。”
王俊豪站在人群外,脸色阴沉。他没想到陆远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
龙部长得知消息后,立刻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小陆,干得好!我就知道你不会让国家失望。”
“部长,这只是第一步。青稞的生长周期很长,还需要至少两个月才能看到最终结果。”
“没关系,有了这个初步成果,我们就有底气了。我会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国际社会宣布我们的新进展。”
挂断电话,陆远长舒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为了更好地监测青稞的生长状况,陆远在试验田边搭起了一个简易帐篷,决定住在那里。
“小远,你这是干什么?”奶奶看到帐篷,担忧地问道。
“奶奶,我需要随时观察青稞的生长情况,住在这里方便一些。”
“那多辛苦啊,晚上多冷啊。”
“没事,我习惯了。”
奶奶拗不过他,只好每天按时送饭过来。
专家们对陆远的决定既敬佩又不解。
“陆远同志,我们可以安排轮班监测,没必要你亲自住在这里。”
陆远摇摇头:“这是我的责任。”
王俊豪看到这一幕,又找到机会嘲讽:“装什么装?不就是想表现自己敬业吗?真是虚伪。”
陆远懒得理他,专心致志地记录着每一个微小的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青稞的生长速度远超预期。正常情况下,青稞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成熟,但在陆远的技术下,仅仅三周,青稞就已经长到了半米高,而且每一株都有十几个分蘖,远超普通青稞的四到五个。
专家们惊叹不已,纷纷前来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