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走到西街的粥铺前,闻到米粥的香气,想起在北境时士兵们喝冷粥的日子,脚步不由得停了下来。
粥铺老板正忙着给客人盛粥,抬头看到黄宁,愣了一下,随即放下勺子,快步走出来躬身行礼:“草民见过镇北侯大人!”
黄宁连忙扶起老板,笑着说:“不必多礼,我只是路过,想喝碗热粥。”
老板连忙引黄宁到靠窗的位置坐下,又让伙计端来一碟咸菜和两个馒头,语气热情:“大人是为北境百姓操劳的功臣,这碗粥草民请了!”
黄宁没有推辞,拿起筷子小口喝着粥,粥熬得软糯,带着淡淡的米香,让他想起幽州城百姓送的热粥,心里泛起暖意。
就在这时,街角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黄宁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兵士骑着快马,朝着皇宫的方向疾驰,马背上的公文袋上插着红色的羽毛,显然是紧急情报。
黄宁心中一动,放下筷子,付了粥钱,快步朝着大理寺的方向走去,他知道,若有紧急军情,大理寺定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走到大理寺门口,果然看到大理寺卿正站在门口,神色凝重地与一名官员交谈,看到黄宁过来,连忙迎了上去。
“殿下来得正好,刚收到北境急报,契丹部落联合李崇的残余旧部,在幽州以北的雁门关外骚扰,已劫掠了三个村落,伤了十几名百姓。”大理寺卿说着,将手中的情报递给黄宁。
黄宁接过情报,快速浏览,上面写着契丹领兵的是首领耶律烈,麾下有五千骑兵,还有前唐旧部一千余人,为首的是李崇的副将王奎,正是之前漏网的叛军头目。
“耶律烈此人骁勇善战,去年曾袭扰过云州,当时朝廷派去的军队损失不小,这次他联合叛军,怕是来者不善。”大理寺卿叹了口气,语气担忧。
黄宁握紧情报,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北境刚安定,绝不能让契丹毁了这太平,我这就去皇宫,向皇上请命,再次前往北境。”
大理寺卿点头:“我与你一同去,也好在皇上面前为你佐证,北境之事,非你莫属。”
两人快步走向皇宫,此时皇宫外的侍卫已接到消息,看到他们过来,直接放行,引着他们前往御书房。
御书房内,皇上正看着北境的奏折,看到黄宁和大理寺卿进来,放下奏折,皱眉道:“你们来得正好,北境的急报你们应该知道了吧?”
黄宁跪地行礼:“臣已知晓,恳请皇上恩准,臣愿再次前往北境,平定契丹之乱,守护北境百姓。”
皇上扶起黄宁,面露难色:“你刚从北境回来,还没好好歇息,再让你去,朕实在不忍心。”
“臣身为镇北侯,守护北境是臣的职责,只要北境安宁,臣累些不算什么。”黄宁语气坚定,眼中没有丝毫退缩。
大理寺卿也上前一步:“皇上,黄侯熟悉北境地形,又深得百姓拥护,由他前往,定能平定叛乱,若换其他人,恐难有此效果。”
皇上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朕准你所请,给你五千精兵,粮草由户部即刻调拨,另外,让马忠、陈先生随你一同前往,他们与你配合默契,也能帮你分担些事务。”
黄宁躬身谢恩:“臣谢皇上隆恩!臣定不辱使命,早日平定契丹,还北境太平。”
皇上又叮嘱道:“耶律烈兵力不弱,你切不可轻敌,若有难处,随时派人回京城禀报,朕会派兵支援你。”
“臣谨记皇上教诲。”黄宁应道,随后退出御书房,转身去召集马忠和陈先生。
马忠和陈先生得知要再次前往北境,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开始收拾行装,马忠去挑选精兵,陈先生则去户部协调粮草,两人分工明确,效率极高。
次日清晨,五千精兵已在城外集结完毕,马忠骑着马,站在队伍前方,神色严肃,陈先生则带着几名文书,检查粮草和军械,确保万无一失。
黄宁骑着战马,来到队伍前,目光扫过士兵们,他们大多是之前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