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六十年,新春宫宴。
紫禁城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然而这喜庆之下,却掩盖不住权力中心的肃杀与暗流。
这是文鸳成为雍亲王侧福晋后,第一次以皇家媳妇的身份参加如此盛大的宫宴。
她身着按制新做的香色侧福晋吉服,妆容精致,明艳照人,在雍亲王胤禛身后半步之遥,随着王爷、福晋的仪仗,缓缓步入永和宫。
永和宫是德妃乌雅氏的寝宫。
这位出身不高却诞育了两位皇子(胤禛、胤祯)并抚养了十三阿哥胤祥的妃子,在后宫地位尊崇,深得康熙敬重。
她也是嫡福晋乌拉那拉·宜修的亲姑母。
殿内已是一片衣香鬓影,几位阿哥、永和宫内的小妃嫔和几位阿哥的福晋、侧福晋济济一堂。
文鸳能感觉到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审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端庄得体的仪态,紧跟在宜修身后。
德妃乌雅氏端坐于上主位,身着妃位吉服,面容保养得宜,眉目温和,嘴角噙着恰到好处的笑意,一派慈和端方。
然而,当她的目光扫过雍亲王一行人时,文鸳敏锐地捕捉到,那温和笑容在触及胤禛时,似乎淡了一分,带上了些许难以言喻的疏离和审视。
而当她看向紧随胤禛身后的宜修时,笑容才真正暖了几分,那是看自家亲侄女的真切。
“儿臣:臣妾奴婢给德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胤禛、宜修带着文鸳及王府其他有资格出席的侧室(年世兰、李静言)恭敬行礼。
“快起来吧。”
德妃的声音温和,抬手虚扶。
“老四,宜修,到本宫身边来坐。”
她亲热地招呼胤禛和宜修坐在她下最近的位置,彰显着非同一般的亲近。
至于文鸳、年世兰等人,则按位份被引至更下的席位。
文鸳垂落座,心中了然:德妃娘娘对王爷这位亲子,果然如传闻般,感情复杂,远不如对亲生子十四阿哥胤祯那般亲厚。
对嫡福晋宜修这个侄女,都比对王爷更爱护。
她这个新入府的侧福晋,在德妃眼中,恐怕只是个依附于胤禛、又可能分薄宜修宠爱的“物件”
罢了。
就在这时,德妃的目光落在了文鸳身上。
那目光不再是看兆佳氏时的慈爱,而是恢复了惯常的温和审视,只是这审视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和不喜?
德妃嘴角依旧含笑,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入文鸳耳中:“这位便是老四新纳的侧福晋,瓜尔佳氏吧?果然是个标致的美人儿。”
她顿了顿,目光在文鸳明艳的容颜和身上精致的吉服上扫过,话锋却带着一丝莫名的意味,“老四府上的子嗣不兴。
宜修啊,你身为嫡福晋,主持中馈,更要懂得‘雨露均沾’的道理,莫要让新人恃宠而骄,乱了王府的规矩才是。
这持家之道,重一个‘和’字。”
这番话,看似是对宜修的教导,实则字字句句都在敲打文鸳!
“恃宠而骄”
、“乱了规矩”
、“雨露均沾”
——每一个词都像一根针,扎在文鸳心上。
德妃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她这个“新宠”
的不满和警告,更是在众人面前抬举宜修,暗示文鸳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可僭越。
殿内瞬间更加安静了。
年世兰嘴角勾起一抹幸灾乐祸的冷笑。
宜修连忙起身,恭敬应道:“姑母教诲的是,宜修谨记在心,定当用心约束,不敢有负姑母期望。”
她看向文鸳的眼神,依旧是温和的,却让文鸳感到一阵寒意。
文鸳的脸颊瞬间变得苍白,藏在袖中的手指紧紧攥住。
羞辱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她强压下心头的委屈和怒火,立刻起身离坐,走到中间,朝着德妃深深福下身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