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不够人性化,立即要求整改:“要多考虑老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孙陆雨则主抓流程再造。
他组织开了“智慧信访”
系统,实现网上预约、进度查询等功能。
“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他说。
然而,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老干部质疑:“花这么多钱装修信访局,是不是形象工程?”
祁国栋在老干部座谈会上诚恳回应:“这不是形象工程,是民心工程。
信访局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桥梁破旧了,怎么能畅通沟通?”
最棘手的是资金问题。
财政确实紧张,祁国栋不得不四处“化缘”
。
他亲自跑省里争取专项资金,动员企业捐款,甚至拿出自己的工资带头捐赠。
黄莉雅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支持:“我书店这个月的盈利也捐出来。
这是好事,我支持你!”
一个月后,改造工程遇到最大难题——邻居单位不同意外立面改造,担心影响采光。
祁国栋没有强行施压,而是三次登门沟通,最终拿出让对方满意的方案。
“书记,您何必亲自跑,让我们去就行了。”
工作人员劝他。
祁国栋认真地说:“尊重群众,就要从尊重每一个人的诉求开始。”
改造进入最后阶段时,祁国栋特意安排工作人员回访曾经的上访群众,听取他们的建议。
许多人都感动不已:“没想到领导这么重视我们的意见!”
终于,三个月期限到了。
全新的信访局即将启用。
祁国栋却提出:“先请群众来验收。”
开业前一天,他邀请了一批特殊的“验收官”
——包括那位坐轮椅的老人、那位老教师,还有经常上访的群众代表。
走进焕然一新的信访局,大家都惊呆了。
明亮宽敞的接待大厅、舒适的等候区、隐私保护的接待室、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卫生间,还有温馨的阅读角和母婴室。
“这里好像银行大厅!”
有人惊叹。
“比银行还好呢!
看,还有饮水机和手机充电站!”
那位坐轮椅的老人激动地试着无障碍通道:“太好了!
以后我可以自己来了!”
祁国栋仔细询问每一个细节:“椅子舒不舒服?标识清不清楚?通风好不好?”
老教师指着阅读角说:“这里真好,等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就不着急了。”
然而,祁国栋还是现了一个问题:叫号系统声音太大。
他立即要求调整:“群众本来就有心事,不要再增加焦虑感。”
正式启用那天,祁国栋和孙陆雨早早来到信访局。
他们没有搞庆典仪式,而是作为志愿者,帮助引导群众。
第一位来访的是个中年妇女,原本一脸愁容。
走进大厅后,她愣了一下:“这是信访局?我走错了吧?”
工作人员笑着迎上去:“没错,大姐。
这里是新信访局,请问您要办什么事?”
妇女激动地说:“环境这么好,我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了。”
祁国栋亲自为她倒了一杯水:“大姐,环境变了,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变。
有什么困难,慢慢说。”
妇女的眼圈红了:“领导,我是来感谢的!
上次反映的小区漏水问题,已经解决了!
今天特意来道谢!”
这一天,来访的群众意外地少了很多抱怨。
良好的环境似乎也带来了更好的沟通氛围。
工作人员现,群众的态度更平和了,沟通效率也提高了。
晚上,祁国栋查看日数据:接待群众158人次,同比减少3o;现场解决问题率提高至65;群众满意度98。
孙陆雨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