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脸上都带着焦急,看到被雪压垮的玉米地,原本的说说笑笑瞬间停了下来,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这雪也太狠了,好好的玉米地咋就成这样了?”
赵二婶蹲在田埂边,看着倒伏的秸秆,眼里满是心疼,“这‘金穗5号’可是咱们今年的希望,要是全毁了,年底分红都得受影响。”
“别叹气了,赶紧干活!”
三秒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时间不等人,咱们现在分组:一组跟陈叔去清积雪,重点清理玉米穗周围和田埂边的雪;二组跟老王去扶秸秆,用竹竿和绳子把没断的秸秆绑稳,注意别碰伤玉米穗;三组跟赵二婶去摘玉米穗,把受冻紫的先摘下来,装袋后搬到小推车上,运到路边等着拉去烘干房。
大家都明白了吗?”
“明白!”
三十多个人的声音在雪地里回荡,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没有多余的废话,大家立刻拿起工具行动起来。
清积雪的一组动作最快,陈叔拿着铁锹在前面示范:“铁锹别插太深,离玉米根远点,把表面的积雪铲到田垄中间,别让雪水往玉米根部流。”
社员们跟着学,铁锹在雪地里划出一道道痕迹,积雪被成堆地堆在田垄上,露出下面黄的玉米秸秆。
扶秸秆的一组更需要细心,老王拿着竹竿,小心翼翼地把倒伏的秸秆扶起来,小王则用绳子把竹竿和秸秆绑在一起:“婶子,您扶的时候轻点,别把秸秆掰断了,能多留一根是一根。”
旁边的社员们也跟着学,竹竿一根根立在玉米地里,像撑起了一道道小支架,原本倒伏的秸秆渐渐挺直了腰杆。
摘玉米穗的一组最考验耐心,赵二婶蹲在地里,手指轻轻解开苞叶,看到泛紫的玉米穗就小心地掰下来:“大家看仔细点,没受冻的玉米穗先别摘,等把秸秆扶稳了再说,受冻的得赶紧摘,不然冻透了就没用了。”
社员们跟着她的节奏,手里的编织袋渐渐鼓了起来,雪水沾湿了他们的袖口,却没人在意。
雪还在下,只是比之前小了些,零星的雪粒子落在大家的头上、肩膀上,很快就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张大爷今年六十多了,原本三秒不让他来,可他还是偷偷跟了过来,此刻正拿着扫帚清理玉米穗上的积雪,动作虽然慢,却一点也不含糊:“我种了一辈子地,还没见过这么邪乎的雪,这玉米地可不能就这么毁了,咱们合作社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光景。”
旁边的小林一边绑秸秆一边接话:“大爷您说得对,去年假种子的坎儿咱们都过来了,今年这点雪灾算啥,只要咱们齐心,肯定能挺过去。”
三秒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一会儿帮着扶秸秆,一会儿接过社员手里装满玉米穗的编织袋,往小推车上搬。
他的棉袄早就被雪水和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冰凉,可心里却像烧着一团火,看着越来越多的社员赶来,看着原本杂乱的玉米地渐渐有了秩序,他的心里充满了力量。
“三秒!
我带了热水过来,大家歇会儿喝点热的!”
老周提着一个保温桶走过来,她挨家挨户通知完,又回家烧了热水,特意灌了满满一桶带过来。
社员们纷纷围过来,捧着热气腾腾的水杯,手在热气里搓了搓,冻得僵的手指终于有了些知觉。
“还是老周婶想得周到,喝口热水浑身都暖和了!”
“歇两分钟,咱们接着干,争取早点把活干完!”
三秒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动。
他知道,合作社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些朴实的社员,靠的就是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精神。
去年假种子事件,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今年雪灾,大家又义无反顾地赶来救灾。
这份情谊,这份团结,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休息了几分钟,大家又投入到救灾中。
雪地里,竹竿、绳子、铁锹的碰撞声,社员们的吆喝声,还有偶尔传来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