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带着工具来到了蓄水窖边,开始挖引水沟。
引水沟要从蓄水窖的四周往坡下挖,这样雨水就能顺着水沟流进窖里。
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挖沟,有的清理沟里的石头、杂草,不到两个小时,三条引水沟就挖好了,像三条小蛇,从蓄水窖延伸到坡下。
接下来的一天,大家都在盼着下雨。
李大叔时不时就会去蓄水窖边看看,抬头望望天,天空还是万里无云,太阳依旧毒辣。
“怎么还不下雨啊?”
他心里有些着急,生怕天气预报不准。
傍晚的时候,天空终于有了变化,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些乌云,风也比白天凉了一些。
“要下雨了!”
村民们都兴奋地跑到院子里,看着天上的乌云。
晚上十点多,乌云越来越密,遮住了月亮和星星,风也刮得越来越大,吹得院子里的树枝“呼呼”
作响。
“轰隆——”
一声雷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紧接着,几滴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一小片尘土。
“下雨了!
下雨了!”
李大叔激动地喊了起来,跑到门口,伸出手接住雨点。
雨点越来越密,越来越大,“哗啦啦”
的雨声在耳边响起,像是一动听的歌。
李建军也跑了出来,父子俩站在门口,看着雨幕,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下好了,蓄水窖能存满水了!”
李建军说。
雨下了整整两个小时,到凌晨两点多的时候,雨渐渐小了,变成了小雨。
李大叔披上雨衣,拿着手电筒,往蓄水窖边跑。
他走到第一个蓄水窖边,用手电筒往里照,只见窖里已经积了半米深的水,水面平静,没有漏水的痕迹。
“太好了!
存住水了!”
他又去看第二个、第三个窖,每个窖里都积了不少水,估计每个窖能有三百多桶水。
村民们也都陆续来到蓄水窖边,看到窖里的水,都欢呼起来。
“有水了!
咱们的土豆苗有救了!”
张婶高兴地拍着手说。
赵卫东也来了,他看着蓄水窖里的水,笑着说:“太好了,水量比我预计的还多,够咱们浇好几亩地了。
现在咱们就用抽水机把水抽到土豆地里,越早浇水,苗恢复得越快。”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把镇上送来的抽水机搬到蓄水窖边,接好水管,李建军动了抽水机,“嗡嗡”
的机器声响起,清澈的水顺着水管流了出来,流向李大叔家的土豆地。
水流进地里,滋润着干旱的土壤,原本蔫掉的土豆苗,像是喝到了甘泉,慢慢抬起了头。
李大叔蹲在地里,看着水流过的地方,土壤渐渐变得湿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活了,这下苗能活了。”
他低声说,眼眶有些湿润。
村民们轮流看着抽水机,有的负责移动水管,有的则用水桶把水提到离水管远的地方浇水。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李大叔家的三亩土豆地已经浇了一半,苗也从灰绿慢慢变回了浅绿,看起来有了生气。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用蓄水窖里的水,不仅浇了李大叔家的土豆地,还浇了村里其他几户人家的庄稼地。
虽然水量有限,但也解了燃眉之急。
一周后,土豆苗彻底恢复了生机,叶子变得翠绿,茎秆也挺拔了起来,甚至还长出了新的嫩叶。
李大叔再次蹲在田埂上,指尖抚摸着翠绿的土豆叶,心里充满了感激。
他想起断水时的焦虑,想起村民们一起挖蓄水窖的夜晚,想起下雨时的激动,心里暖暖的。
这场旱灾,让他明白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又过了一个月,土豆地长出了小小的土豆花,白色的、紫色的花朵点缀在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