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里还有呢!”
王二婶笑着说,又给大家添了些炖菜。
赵卫东吃着煎饼,看着眼前的乡亲们,心里很是感慨。
望海坡和草海虽然隔着十几里山路,但两村的乡亲们却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忙,互相照顾。
上次草海旱灾,望海坡的乡亲们不仅送水,还送了不少粮食;这次望海坡闹涝灾,草海的乡亲们又冒着雨来帮忙。
这种互助的情谊,比山还重,比水还深。
吃完饭,大家休息了一会儿,又接着挖沟。
下午的时候,雨终于停了,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照在湿漉漉的土地上,反射出一片光亮。
土豆地里的排水沟已经挖得差不多了,主沟和支沟相互连接,地里的水顺着支沟流进主沟,再顺着主沟流到坡下的水沟里,地里的积水渐渐少了。
“再加把劲!
把最后一点沟挖完,咱们再把松针肥撒到地里!”
赵卫东喊道,手里的铁锹加快了度。
大家干劲更足了,不到一个小时,最后一段排水沟就挖好了。
紧接着,大家又开始撒松针肥。
张大哥、刘叔把麻袋里的松针肥倒出来,春花、小芳、陈婶则用手把松针肥均匀地撒在土豆苗的根部,小石头则帮着大家递麻袋。
松针肥是草海的特产,用松针、枯枝和泥土酵而成,肥力足,还能改良土壤,让土壤更疏松,有利于土豆苗的生长。
李大叔蹲在地里,看着松针肥撒在土豆苗根部,又看了看已经排干水的土地,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有了排水沟,又撒了松针肥,土豆苗很快就能恢复生机,今年的收成有盼头了。
傍晚的时候,所有的活都干完了。
土豆地里的积水已经排得干干净净,松针肥也撒得均匀。
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一片橘红色,照在土豆苗上,叶子似乎也恢复了一些绿意。
大家收拾好工具,准备回李大叔家休息。
走在回村的路上,小石头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坡喊:“你们看!
那是什么?”
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坡上,有一片五颜六色的东西,看起来像是野花。
“那是野菊花,这个季节正好开。”
陈婶笑着说,“以前我跟我家那口子去山上采药,经常看到,野菊花晒干了能泡茶,还能入药,清热解毒。”
“真好看!”
春花说,“等过几天天好了,咱们可以去采点野菊花,晒干了泡茶喝。”
“好啊!
到时候我带你们去,我知道哪里的野菊花最多、最好!”
陈婶爽快地答应了。
回到李大叔家,王二婶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还是一大锅炖菜,不过这次加了鸡蛋和豆腐,还蒸了一大锅米饭。
大家洗了手,坐在院子里的桌子旁,开始吃饭。
晚饭过后,赵卫东把大家叫到一起,说:“大叔,二婶,春花,还有望海坡的乡亲们,这次的活干完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回草海了。
家里还有庄稼要照顾,不能在这里多待。”
李大叔一听,急忙说:“怎么这么快就走?多住几天,等天好了,我带你们去望海坡的山上转转,那里的风景好,还有很多野果子。”
“是啊表哥,多住几天吧!”
春花也说,“你们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们还没好好感谢你们呢!”
赵卫东笑着说:“感谢啥!
咱们都是亲戚,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家里的庄稼还等着我们回去打理,等下次有空,我们再来看你们。”
王二婶见留不住他们,就转身进了屋,拿出几个布包,里面装着她刚做的煎饼和咸菜,还有几双新布鞋。
“卫东,还有草海的乡亲们,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路上带着吃,这布鞋你们也拿着,路上穿,别磨坏了脚。”
她说着,把布包递到大家手里。
“二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