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碍事。”
“怎么能不碍事呢!
都流血了!”
王二婶走过来,一把拉过小芳,让她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脱下她的湿布鞋,只见小芳的脚后跟磨出了两个大大的水泡,水泡破了,沾着泥土,看起来格外疼。
王二婶心疼地说:“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
快,把这双新布鞋穿上,我再去拿点药膏给你擦擦。”
小芳红着脸接过布鞋,小声说:“谢谢王二婶,给你们添麻烦了。”
“说啥麻烦!
你们大老远来帮我们挖排水沟,我们感谢还来不及呢!”
王二婶说着,转身进了屋,很快拿着一小罐药膏出来,小心翼翼地给小芳的脚涂上,又用干净的布条缠好。
赵卫东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望海坡的乡亲们实在,上次草海闹旱灾,望海坡的村民们连夜送了几车水过来,帮他们救了地里的庄稼。
这次望海坡遇到困难,他们草海的乡亲们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大叔,二婶,春花,咱们别在这儿耽误时间了,雨还没停,地里的水再不排出去,土豆苗就真的要烂根了。”
赵卫东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雨水,“咱们现在就去土豆地,先把排水沟挖好。”
“好!
我这就去叫上村里的小伙子们!”
李大叔说着,转身朝着村里的方向喊了几声,不一会儿,王大伯、李建军、还有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就拿着铁锹、锄头跑了过来,每个人手里都还提着一个斗笠。
“草海的乡亲们来了!
走,咱们去地里挖沟!”
王大伯大声说,脸上满是干劲。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土豆地走去,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
李大叔的土豆地在坡顶,因为连阴雨,地里积了不少水,土豆苗的叶子已经有些黄,有的甚至耷拉下来,看起来没了精神。
“大家听我说,咱们先在土豆地的四周挖一条主排水沟,然后再在地里挖几条支沟,把水引到主沟里,再顺着主沟流到坡下的水沟里。”
赵卫东蹲下身,用铁锹在地上画了个示意图,“排水沟要挖深点,至少半米,宽也要有半米,这样水才能排得快。”
“好!
咱们听你的!”
王大伯说着,拿起铁锹就跳进地里,铁锹插进泥土里,溅起一片泥水。
李建军、张大哥、刘叔也跟着跳进地里,开始挖沟。
春花和小芳、陈婶则负责把挖出来的泥土搬到坡边,防止泥土又滑回沟里。
小石头年纪小,力气不大,就帮着大家递工具、擦汗。
雨丝落在大家的身上、脸上,却没人在意。
铁锹挖泥土的“咯吱”
声、水流的“哗哗”
声、大家的说话声、笑声,混合在一起,在雨幕中显得格外热闹。
王二婶没去地里,她回到家里,把家里的面粉、鸡蛋、腊肉都拿了出来,开始准备午饭。
她知道大家干活累,得让大家吃点好的,补充体力。
她先把腊肉切成片,放进锅里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白菜、土豆块,炖了一大锅菜,又用面粉和鸡蛋做了一大锅煎饼,还熬了一锅玉米粥。
中午的时候,雨小了一些,变成了毛毛雨。
王二婶提着一个大竹篮,里面装着煎饼、炖菜和玉米粥,来到土豆地边:“大伙儿先歇会儿,吃饭了!
吃完饭再接着干!”
大家停下手里的活,走到坡边,坐在石头上,拿起煎饼就吃了起来。
炖菜很香,腊肉的油香混合着白菜和土豆的清香,让人胃口大开。
玉米粥温热,喝下去暖乎乎的,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二婶,您的手艺真好!
这炖菜比我娘做的还好吃!”
小石头一边吃着煎饼,一边含糊地说,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好吃就多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