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把水壶递给每个人,大家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热水,顿时觉得浑身的疲惫减轻了不少。
中午的时候,张大哥拉着一辆三轮车回来了,车上装着水泥、沙子、新石头,还有木板和钉子。
“我回来了!
材料都买齐了,镇上的水泥不多了,我跟老板说了半天,才给咱们留了五袋。”
张大哥跳下车,擦了擦脸上的汗,指着车上的石头说,“这些石头都是从山上采的,坚硬得很,垒墙肯定结实。”
大家赶紧围过来,帮着把材料卸下来。
赵卫东检查了一下石头和水泥,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些材料够用了。
张大哥,你歇会儿,吃了午饭再干活。”
张大哥摆摆手:“不用歇,我体力好,先把石头搬到缺口处,等会儿就能直接用。”
他说着,就扛起一块石头往缺口处走,大家见状,也跟着帮忙搬石头,不一会儿,缺口处就堆了一堆新石头。
中午的饭是王二婶和春花做的,有炖土豆、炒白菜,还有一大锅玉米粥。
大家坐在渠边的树荫下,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天。
“张大哥,镇上的人知道咱们修渠吗?”
李建军问道。
张大哥点点头:“知道,我跟老板说咱们两村一起修渠,老板还夸咱们团结呢,说要是每个村都像咱们这样,就不怕旱涝了。”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
赵卫东说:“咱们两村本来就该互相帮衬,草海的地靠望海坡的水渠浇,望海坡的地也靠草海的泉水养,咱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吃完饭,大家休息了半个小时,又接着干活。
下午的任务更重了:草海的乡亲们要垒石墙,望海坡的乡亲们要继续清理淤泥,还要垫高渠底。
刘叔和张大哥负责垒石墙:他们先把新石头在缺口处摆好,调整好位置,然后用水泥浆把石头之间的缝隙填满,再用泥瓦刀把缝隙刮平。
刘叔经验丰富,每块石头都摆得整整齐齐,高低错落有致,张大哥则在一旁帮忙递石头、递水泥浆,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小芳则负责勾缝,她用小铲子把水泥浆填进石头的缝隙里,再用抹子把表面抹平,动作熟练,一点也不含糊。
望海坡的乡亲们则开始垫高渠底:李大叔指挥着大家把木板钉成模板,固定在渠底需要垫高的地方,然后把泥土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填进模板里,再用夯土锤把泥土夯实。
李建军和狗蛋力气大,负责用夯土锤夯土,“砰砰”
的声音在渠边回荡,泥土被夯得结结实实的。
王大伯和柱子则负责往模板里填泥土,两人一筐一筐地运,忙得不可开交。
三秒也没闲着,他拿着图纸在渠边来回走动,时不时停下来看看,提醒大家:“这段垫高的地方要再夯实点,不然容易塌陷。”
“这段渠壁加宽的地方,泥土要填匀,别一边高一边低。”
大家都很听他的,他说哪里需要调整,大家就立刻调整,一点也不马虎。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渠底的淤泥清理得差不多了,几个缺口也修补好了,需要垫高的地方也垫得平整结实。
大家站在渠边,看着修好的水渠,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李大叔蹲在渠边,摸了摸新垒的石墙,又摸了摸垫高的渠底,满意地说:“这渠修得真结实,比以前好多了,下次下雨,再也不用担心漏水了。”
赵卫东也点点头:“是啊,多亏了大家齐心协力,不然这么多活,一天肯定干不完。
明天咱们再把渠壁加宽的地方弄好,再检查一遍,没问题的话,这渠就算修好了。”
大家都同意,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家休息。
走在回村的路上,小石头突然说:“明天修完渠,咱们是不是可以在渠边种点树啊?这样夏天能遮阴,还能保护渠壁。”
赵卫东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咱们明天修完渠,就去山上挖点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