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满是向往,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
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小娟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
她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上衣,头发用一根旧皮筋扎成一个小辫子,垂着头,不怎么说话,也不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上课的时候,她会认真地听,眼睛盯着黑板,但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间休息时,她就坐在座位上,要么低头抠手指,要么看着窗外的远山发呆 。
拾穗儿注意到,小娟的课本总是崭新的,不像其他孩子的课本,边角都卷了边。
她还发现,每天中午吃饭时,小娟总是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凉馒头,就着咸菜吃,从不跟其他孩子分享食物,也不接受别人的分享。
有一次,拾穗儿把自己煮的鸡蛋分给孩子们,轮到小娟时,她却摇了摇头,小声说:“老师,我不吃,谢谢。”
说完,就把头埋得更低了 。
后来,拾穗儿从老周那里得知,小娟的父母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外地打工了,把她留给奶奶照顾。
奶奶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小娟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从不跟奶奶提要求,也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爱跟人交往 。
得知小娟的情况后,拾穗儿心里酸酸的。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经常去镇里打零工,经常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那种孤独又无助的感觉,她至今还记得。
从那天以后,拾穗儿开始格外关注小娟的日常学习 。
上数学课时,她会特意走到小娟身边,问她有没有听懂;
画画课上,她会坐在小娟旁边,教她怎么调色、怎么构图;
课间休息时,她会主动找小娟说话,问她喜欢什么,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
一开始,小娟只是小声回答,或者点点头、摇摇头,但拾穗儿从不气馁,依然每天跟她聊天、谈心 。
有一天下午,拾穗儿给孩子们讲沙漠植物。
她从背包里拿出《沙漠植物百科》,翻到沙枣树的那一页,指着图片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沙枣树,它生长在沙漠里,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沙,多干旱的天气,它都能顽强地生长,还能结出甜甜的果实。”
孩子们凑过来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拾穗儿注意到,小娟也抬起了头,眼睛紧紧盯着图片,眼神里满是好奇。
课后,拾穗儿把小娟叫到身边,把书递给她:“小娟,你喜欢沙枣树吗?这本书送给你,里面还有很多沙漠植物的故事,你可以回家慢慢看。”
小娟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