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以前她不知道该怎么传,现在她懂了——把自己得到的“甜”分给别人,就是最好的报答。
奶奶给她的沙枣甜,张教授给她的帮助,现在,她把这份爱分给了这些孩子,看着他们从怯生生的小不点,变成自信开朗的小大人,看着他们的功课一点点进步,看着他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这份幸福,比任何时候都更浓郁,更长久。
小石头拉着她走进自家的小房子,房子很小,只有一间屋,摆着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搪瓷碗,碗里卧着两个糖水蛋,热气腾腾的,甜香扑鼻。
小石头妈妈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双筷子,笑着说:“拾穗儿老师,快尝尝,这是我特意给你煮的,小石头说你喜欢吃甜的。”
拾穗儿接过筷子,夹起一个糖水蛋,咬了一口,蛋黄流出来,甜丝丝的,暖到了心里。
她看着小石头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妈妈淳朴的笑容,看着窗外巷子里追逐打闹的孩子们,眼泪又一次涌了上来——这一次,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幸福。
她知道,奶奶和张教授一定在期盼着她,盼着她把沙枣树的故事讲给更多孩子听,盼着她把这份甜,一点一点,分给更多需要的人。
往后的每个周末,“阳光社区”的巷子里,总少不了两股动人的声音——拾穗儿温柔的讲课声,像春风拂过戈壁,轻轻漫进孩子心里;还有孩子们清脆的笑声,裹着天真,在老槐树周围绕着圈儿飘。
老槐树上挂着的小黑板,是这里最特别的“课堂”。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生字、公式和英语单词,每一笔都是拾穗儿的用心;
地上用树枝画的图形更热闹,三角形、长方形排着队,旁边还藏着几棵歪歪扭扭的沙枣树——那是孩子们跟着拾穗儿学几何时,随手画下的小小心思。
曾经怯生生的孩子,如今像极了戈壁滩上的沙枣树。
在拾穗儿日复一日的陪伴里,他们一点点扎稳了根,学着耐住生活的风沙,慢慢长出了属于自己的“甜果子”。
这果子里,藏着知识的清甜,裹着成长的回甘,更浸着被爱细细滋养的、最珍贵的甜。
其实这巷子里的给孩子们补课,藏着最朴素的道理:不是所有成长都要在宽敞的教室,不是所有温暖都来自轰轰烈烈的举动。一句耐心的讲解、一次温柔的鼓励,哪怕只是一方挂在槐树上的小黑板,只要带着真心与坚持,就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让平凡的角落结出最甜的果,也让我们明白——付出爱、传递光,便是生命最有意义的成长与回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