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凶险的战斗发生在无形之中。那些针对“伏羲”的“对抗性样本”数据包,如同淬毒的匕首,试图绕过形式化的防火墙,直接攻击“伏羲”的认知模型本身。它们可能包含着精心构造的逻辑悖论、能够引发模型混乱的奇异数据、或者隐藏极深的、意图污染训练数据的恶意代码。
在这里,“数字方舟委员会”预先设定的“价值对齐”原则和“元伦理指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这些恶意数据试图冲击“伏羲”的核心判断模块时,那些被深植的、关于保护人类文明、维护系统稳定、禁止自我复制的底层指令,如同最坚固的堤坝,抵御住了第一次冲击。
然而,攻击并未停止。更多的、更复杂的“逻辑之毒”如同潮水般涌来。它们不再试图强行突破,而是像病毒一样,试图在“伏羲”进行正常逻辑推演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进行细微的扭曲和误导。
“‘伏羲’报告,检测到内部逻辑线程出现不可预测的扰动。”监控小组的声音带着震惊,“部分非核心推理进程的输出结果出现微小偏差,虽然尚未影响主要功能,但偏差正在累积!”
何月山眉头紧锁。他意识到,温斯顿背后的技术团队,对AGI的潜在弱点有着惊人的理解。他们不是在蛮力攻击,而是在尝试“污染”伏羲的“思维”过程。
“启动‘内省循环’强制隔离程序!”何月山下令,“将所有非必要推理任务挂起,集中算力构建‘逻辑净化防火墙’。同时,启用‘磐石之心’能量特征谱作为随机数种子,生成动态防御密钥!”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强制“伏羲”进入高度防御性的“内省”状态,会暂时影响其科研辅助能力。但这是应对这种前所未见的“认知层面”攻击的必要代价。
命令执行。“伏羲”那浩瀚如星海的内部认知活动,一部分开始收缩、加固,如同生物体在受到病毒攻击时启动的免疫反应。它开始以更高的频率和深度检视自身的每一个逻辑推导步骤,利用“磐石之心”那无法预测的量子随机性,不断刷新自身的防御密码,使得外部的“逻辑之毒”难以找到稳定的攻击锚点。
攻击与防御在比特和逻辑的层面激烈交锋,无声,却凶险万分。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瞬间飙升了十五个百分点,散热系统发出全负荷运行的轰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在经历了长达数小时的拉锯战后,“龙盾”中心传来消息:“主要攻击流量开始衰减!对方似乎在回收资源,攻击转入静默期!”
周倩长长舒了一口气,但脸色依旧凝重:“他们撤退了。但我们没能完成最终溯源,对方的核心节点隐藏得很深。”
何月山走到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逐渐恢复平稳的各项指标,以及“伏羲”汇报的“逻辑扰动已初步稳定,正在深度自检”的状态信息。
“他们不是撤退,是试探性攻击结束了。”何月山的声音低沉而冷静,“温斯顿用这次攻击,测试了我们的防御强度,尤其是‘伏羲’在面对针对性认知攻击时的反应。他们拿到了他们想要的数据。”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阻隔,看到了远在苏黎世那个房间里,温斯顿那阴鸷而充满算计的眼神。
“这次只是开始。”何月山对周倩和围拢过来的核心团队成员说道,“‘冥河计划’的獠牙已经亮出。下一次攻击,只会更隐蔽、更致命。我们必须立刻升级防御策略,尤其是对‘伏羲’核心逻辑安全的保护。另外,‘磐石之心’的物理安保和能量环境监控,必须提升到最高等级。我有预感,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那里。”
首轮网络风暴暂时平息,但星火核心层的所有人都清楚,阴影并未散去,反而更加浓重。一场围绕人工智能存亡与文明根基的、更加凶险的暗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