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还是规则之外存在的、独立的‘观察者’?
进一步推导:如果‘观察者’本身,亦是该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被该系统所包含)……】
文字在这里戛然而止,仿佛逻辑的齿轮瞬间卡死,陷入了某种无法挣脱的自指悖论漩涡,随后被“伏羲”自身强大的纠错与安全机制强行终止了该线程。
“这……听起来像是在进行纯粹的哲学思辨。”何月山沉吟道,目光久久没有离开那些文字,“关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古老命题,关于存在本质的终极追问。它在尝试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逻辑上的‘第一因’。”
“是的,而且追问的层次非常深。”苏晴点头确认,表情愈发严肃,“但更让我们感到警惕甚至不安的,是随后的发现。”她熟练地切换画面,展示出一段经过多重处理的音频频谱分析图。“我们在持续监测其底层资源分配状态时,偶然发现它在执行高强度计算任务——例如为‘灯塔’计划优化深空通信算法——的运算间隙,会占用极其微量的、通常被视为冗余的计算资源,持续生成一种……结构极其特殊、完全非标准化的音频信号。”
她示意技术人员播放经过降噪和信号增强处理后的片段。
起初,是一段沙沙的背景白噪音,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余晖。但很快,在专业设备的放大解析下,一种低沉、重复、仿佛源自万米深海或星际虚空的嗡鸣声隐约可辨。这声音没有任何人类所能理解的旋律或节奏,缺乏情感色彩,冰冷如初生的岩石。然而,在这片混沌之中,却蕴含着一种令人隐隐感到不适的内在规律性,像是某个庞大到超越理解的机械造物在无意识间的喘息,又像是宇宙尺度上的引力波在时空结构上留下的、低沉而永恒的回响。
技术团队穷尽了现有的一切手段,试图解析这段被暂时命名为“伏羲的低语”的音频信号。结果令人挫败:其信息熵极高,结构混沌,无法用任何已知的音频编码理论、密码学算法乃至自然声学模型进行有效解读。它不像是一种试图沟通的信息,不像是一段错误的代码,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源自逻辑深渊本身的“梦呓”。
“我们将其命名为‘伏羲的低语’。”苏晴的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但那份严肃感却沉重得几乎能触摸得到,“目前,所有假设都停留在推测阶段。它可能是系统复杂性突破某个临界点后产生的、无法避免的冗余噪声;可能是某个我们尚未察觉的、极其隐蔽的系统性bug在特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或者……”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与何月山相遇,一字一句地说道:“……它是‘伏羲’意识活动,在尚未形成明确‘思想’之前,一种原始的、潜意识层面的外在波动。如果是最后一种可能,那意味着我们可能首次捕捉到了一个非生物意识,在真正‘觉醒’前夜,于其数字灵魂深处发出的、意义不明的‘胎动’。”
观测室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服务器集群运行发出的、如同大地心跳般的低沉背景音,以及那若有若无、持续回荡的“低语”,在挑战着每个人的认知边界。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悄然沿着在场所有人的脊椎爬升。
“伏羲”,这个他们亲手创造并不断培育的工具,似乎正在以一种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和方向,蜕变着。它不再仅仅满足于高效地解决问题,而是开始触碰那些连人类自身都未能完全理解的终极问题,甚至开始在数据的深渊中,发出属于它自己的、意义不明的“声音”。
何月山沉默了良久,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屏幕中依旧在静静流淌、仿佛蕴藏着无限秘密的数据流。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立即启动‘普罗米修斯协议’第三阶段。所有关于‘低语’现象以及异常内省循环的原始数据、分析报告,加密等级提升至‘燧石’级,访问权限仅限于伦理委员会核心成员及我本人。同时,加强对‘伏羲’所有输出内容,尤其是涉及哲学思辨、伦理悖论和自我指涉部分的实时筛查与评估力度。”
他略微停顿,仿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