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高等研究院(sias)的成立仪式,其象征意义与宣告作用远大于实际运作。
当全球媒体的聚光灯逐渐移开,喧嚣落定,真正的挑战与机遇才如同退潮后裸露的礁石,清晰地呈现在面前——如何将这座宏伟的“科研乌托邦”
从蓝图变为现实,如何让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及其团队真正扎根、融入并引爆出预期的创新能量。
这个过程,远比举办一场典礼要复杂、微妙,也更具决定性。
艾伦·肖斯塔克教授的“思想实验室”
肖斯塔克教授是第一位正式入驻的。
他没有携带大量的实验设备,只带着几箱珍贵的书籍、笔记和两位合作多年的资深博士后。
研究院为他分配的“时空理论研究所”
占据了一栋临水建筑的整整两层,拥有绝佳的视野和绝对的安静。
何月山亲自陪同肖斯塔克参观他的新领地。
研究所内部的装修风格极简而冷峻,巨大的可书写玻璃墙面取代了传统的白板,高流明度的投影设备可以在任何平面呈现复杂的数学模型。
最核心的“沉思室”
甚至没有窗户,只有可以模拟任何星空场景的全息穹顶和符合人体工学的沉思座椅。
“令人印象深刻,何先生。”
肖斯塔克抚摸着光滑的玻璃墙面,语气中带着学者特有的审慎,“环境很好,几乎隔绝了所有不必要的干扰。
但是,”
他转向何月山,灰色的眼眸锐利如初,“我真正关心的是,我能在这里‘看到’什么,而不仅仅是‘思考’什么。”
何月山微微一笑,引他走到研究所的神经中枢——数据可视化与计算中心。
他示意工作人员启动系统。
瞬间,环绕四周的屏幕上开始流淌起壮观的实时数据流:来自“天弦”
系统地月两端探测器的原始读数、经过“伏羲”
初步处理的时空背景噪声频谱、“炎黄一号”
运行期间等离子体湍流的毫秒级演化模拟、甚至还有接入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fast(中国天眼)的部分非涉密观测数据……
“这里,教授,”
何月山张开手臂,仿佛拥抱着这无形的数据海洋,“就是您的‘思想实验室’。
‘伏羲’已经为您和您的团队开设了最高权限的接口。
您任何关于s-qrh的数学构想,无论是需要海量的数值模拟来验证其自洽性,还是需要调用这些真实的宇宙观测数据来寻找佐证或反证,都可以在这里直接进行。
您不需要等待数周的计算排队,也不需要向十几个不同的机构申请数据访问。
在这里,思考与验证之间的延迟,被压缩到了极致。”
肖斯塔克教授久久地凝视着屏幕上流淌的、代表着宇宙真实脉动的数据,脸上那惯有的严肃表情终于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饥渴的兴奋。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低声说,“这相当于将整个宇宙的脉搏,接入了我的大脑。
我终于可以……可以‘触摸’到那些思想实验了。”
他立刻转向他的博士后,开始用飞快的语讨论起几个之前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关于黑洞视界时空谐振模式的验证方案。
何月山知道,这位思想巨匠的引擎,已经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全力启动了。
莉娜·沃尔科娃教授的“拓扑工坊”
与肖斯塔克的“思想实验室”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沃尔科娃教授的“拓扑与时空物质实验室”
。
这里更像一个高精度的未来工厂。
沃尔科娃带来的不仅是核心团队成员,还有整整五个集装箱的特殊实验设备——分子束外延系统、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飞秒激光脉冲成型装置……这些代表着凝聚态物理实验最前沿的“神器”
,被小心翼翼地安装进早已准备好的、恒温恒湿且振动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