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能源系统的分散化、灵活性、本土安全可控性,以及所谓的‘民主化能源未来’。
另一方面,要重点质疑大型聚变电站的潜在选址风险、核废料(即使聚变理论上极少,但公众对此概念存在天然恐惧,可以巧妙利用)的处理难题、以及其对现有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和利益格局的颠覆性冲击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与经济动荡。”
“第二,彻底改变我们的攻击方式与渗透策略。”
温斯顿的嘴角勾起一丝冷酷而扭曲的弧度,“从直接的、可见的破坏与对抗,全面转向渗透、误导、侵蚀和……‘合作性扼杀’。
他看向负责技术渗透与情报工作的幕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以‘技术交流’、‘开源贡献’、‘国际标准共建’、甚至‘商业合作’等看似无害的名义,尝试将我们精心准备的、含有极其隐蔽后门或逻辑陷阱的代码片段、算法模型、乃至经过特殊设计的硬件ip核,‘馈赠’或者‘嵌入’到星火的研体系,尤其是那个‘伏羲’ai的进化生态和他们的下一代芯片设计流程中。
记住,要慢,要耐心,要像最狡猾的病毒一样,长期潜伏,等待激活的时机。”
“第三,准备一系列特殊的‘礼物’。”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负责黑色行动与舆论操控的亲信身上,那眼神冰冷得让对方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动用一切手段,搜集、甚至……在必要时,巧妙地‘创造’一些足以引巨大争议的‘证据’或‘分析报告’。
例如,关于‘炎黄一号’运行中那未被完全解读的微小能量波动,可以将其与‘未知辐射风险’、‘时空结构稳定性影响’等耸人听闻但又难以证伪的概念联系起来。
关于‘伏羲的低语’,可以将其描绘成‘ai意识觉醒的明确前兆’或‘系统深层不稳定、濒临逻辑崩溃’的危险信号。
选择最恰当的时机,通过精心挑选的‘匿名科学家’、‘内部吹哨人’或者看似独立的研究机构,将这些‘礼物’精准地投送给那些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或相关领域的国际组织。”
温斯顿转过身,背对着屏幕上依旧在循环播放的、属于星火的辉煌画面,面朝窗外那阴郁、仿佛永无止境的海天交界线。
他的身影在灰暗的天光映衬下,显得模糊、孤独而危险。
“何月山想引领未来,我们就让这个未来布满荆棘和猜疑。
他想建造一座通往星海的通天塔,我们就让他的工地上充满杂音、暗桩和内部的分裂。”
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从现在起,这不再是一场关于市场或技术的战争。
这是一场关于‘定义权’的战争——定义什么是安全,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值得追求的未来的战争。
我们要做的,是让全世界,都用怀疑、恐惧和审视的目光,去看待星火带来的每一次‘奇迹’。”
“从今天起,”
温斯顿最后说道,声音如同从幽冥地府中传来,带着彻骨的寒意,“我们不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我们,是潜藏在未来阴影之中的……‘纠正者’。”
新的、更加隐蔽而危险的战略转向,在这座孤悬于北欧海岸的冰冷堡垒中,悄然完成。
温斯顿·斯特林,这位老辣而偏执的枭雄,在经历一连串沉重挫败后,终于撕下了最后一丝基于旧规则的幻想,决心用一种更符合新时代暗面规则、更加致命的“非对称”
手段,将星火科技拖入一场更为漫长、更加煎熬、直指人心与信任的消耗战。
而他的第一个试刀目标,就是星火那刚刚公布的、雄心勃勃的聚变能源商业化蓝图——“启明一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