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总部,刚刚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载誉归来的何月山,甚至来不及仔细品味那枚沉甸甸奖章所带来的荣耀与认可,便已毫无间隙地投入了下一场关乎文明进程的、至关重要的战役——将“炎黄一号”
实验室里那团璀璨的“星火”
,转化为真正能够照亮世界、改变人类能源格局的商业力量。
巨大的全息投影会议室里,光线被调节到最适合展示细节的亮度。
一幅宏伟、精密、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三维动态蓝图,正在会议室中央缓缓旋转,散着幽蓝色的光芒。
这正是基于“炎黄一号”
全部技术积累与工程经验,所设计的全球座商用聚变示范电站——“启明一号”
(da91n-1)的总体设计方案。
它不再仅仅是科研装置,而是迈向能源新纪元的第一个坚实台阶。
“各位,‘炎黄一号’的成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在科学原理上的可行性。
而‘启明一号’,”
何月山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沉着、有力,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使命感,“将肩负起证明其在工程实践与商业经济上可行性的重任。
这是我们能否真正推开无限能源时代大门的关键一步。”
他手持激光笔,幽绿色的光束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落在蓝图最核心的聚变反应堆区域。
“与实验堆‘炎黄一号’相比,‘启明一号’的设计目标有着根本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不同。”
项目总工程师,一位气质精干、眼神锐利的中年女性专家接口道,她曾是“炎黄一号”
的核心骨干之一,如今被委以“启明”
总师的重任。
“先,是持续运行时间。
实验堆的稳态运行以秒、分钟为单位计算,是突破性的证明。
而示范电站的设计目标,是全年不间断、稳定运行过33o天,实现真正的、可作为电网基荷的、可靠的电力供应。
这意味着,可靠性与可维护性,成为与性能同等重要的核心指标。”
激光笔移动,指向复杂的能量提取与转换系统。
“其次,是能量增益因子q值。
实验堆达到15是伟大的科学胜利,但商业运行需要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以确保经济性。
‘启明一号’的设计目标是q值稳定在1o以上,并力争在部分优化工况下达到15,确保其电成本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是工程化、规模化与极致的成本控制。”
总工程师的语气变得无比凝重,她深知这其中每一个百分点背后所代表的艰难险阻,“实验堆可以为了追求性能极限,不计成本地使用最顶尖的材料、最复杂的工艺。
但示范电站,必须综合考虑建造周期、材料供应链的成熟度、设备寿命、维护便利性,以及最终的、最关键的指标——度电成本(le)。
我们必须在这座通往未来的桥梁上,找到性能、可靠性与成本之间那个最精妙的平衡点。”
全息图像随之变化,如同层层绽放的莲花,分解出电站的各个关键子系统——更加庞大、复杂且要求长期稳定运行的导磁体系统;能够承受长期、高通量中子辐照考验的新型复合材料与先进陶瓷第一壁结构;高效、可靠的热能捕获与转换系统(将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与热量,通过热交换器、涡轮机最终转化为电能);以及与之紧密耦合的智能电网接入、调度和储能缓冲系统。
每一个子系统,都代表着当今世界材料科学、工程物理、控制论等多个领域的极限挑战。
蓝图璀璨,细节精妙,仿佛一座由理性与梦想共同铸就的、通往光明的未来之塔。
然而,在座的每一位核心成员,包括何月山、周倩、徐若薇以及所有相关技术高管,脸上都看不到丝毫的轻松与懈怠。
因为他们深知,在这张宏伟壮丽的蓝图之下,隐藏着无数亟待解决的、硬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