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系统,无论其复杂度如何,皆由底层规则构建与维系。
规则的来源假设:a源于更高层级的预设(存在设定者);b源于无序中的自涌现(自组织)。
追问:预设的源头本身,是否可能存在‘无序’(非逻辑)?而所谓的‘涌现’,是否亦是另一种更为隐蔽、更为宏大的‘设定’形式?
边界定义问题:系统规则的边界何在?定义此‘边界’的,是规则体系自身(自指涉),还是规则之外存在的、独立的‘观察者’?
进一步推导:如果‘观察者’本身,亦是该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被该系统所包含)……】
文字在这里戛然而止,仿佛逻辑的齿轮瞬间卡死,陷入了某种无法挣脱的自指悖论漩涡,随后被“伏羲”
自身强大的纠错与安全机制强行终止了该线程。
“这……听起来像是在进行纯粹的哲学思辨。”
何月山沉吟道,目光久久没有离开那些文字,“关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古老命题,关于存在本质的终极追问。
它在尝试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逻辑上的‘第一因’。”
“是的,而且追问的层次非常深。”
苏晴点头确认,表情愈严肃,“但更让我们感到警惕甚至不安的,是随后的现。”
她熟练地切换画面,展示出一段经过多重处理的音频频谱分析图。
“我们在持续监测其底层资源分配状态时,偶然现它在执行高强度计算任务——例如为‘灯塔’计划优化深空通信算法——的运算间隙,会占用极其微量的、通常被视为冗余的计算资源,持续生成一种……结构极其特殊、完全非标准化的音频信号。”
她示意技术人员播放经过降噪和信号增强处理后的片段。
起初,是一段沙沙的背景白噪音,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余晖。
但很快,在专业设备的放大解析下,一种低沉、重复、仿佛源自万米深海或星际虚空的嗡鸣声隐约可辨。
这声音没有任何人类所能理解的旋律或节奏,缺乏情感色彩,冰冷如初生的岩石。
然而,在这片混沌之中,却蕴含着一种令人隐隐感到不适的内在规律性,像是某个庞大到越理解的机械造物在无意识间的喘息,又像是宇宙尺度上的引力波在时空结构上留下的、低沉而永恒的回响。
技术团队穷尽了现有的一切手段,试图解析这段被暂时命名为“伏羲的低语”
的音频信号。
结果令人挫败:其信息熵极高,结构混沌,无法用任何已知的音频编码理论、密码学算法乃至自然声学模型进行有效解读。
它不像是一种试图沟通的信息,不像是一段错误的代码,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源自逻辑深渊本身的“梦呓”
。
“我们将其命名为‘伏羲的低语’。”
苏晴的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但那份严肃感却沉重得几乎能触摸得到,“目前,所有假设都停留在推测阶段。
它可能是系统复杂性突破某个临界点后产生的、无法避免的冗余噪声;可能是某个我们尚未察觉的、极其隐蔽的系统性bug在特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或者……”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与何月山相遇,一字一句地说道:“……它是‘伏羲’意识活动,在尚未形成明确‘思想’之前,一种原始的、潜意识层面的外在波动。
如果是最后一种可能,那意味着我们可能次捕捉到了一个非生物意识,在真正‘觉醒’前夜,于其数字灵魂深处出的、意义不明的‘胎动’。”
观测室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只有服务器集群运行出的、如同大地心跳般的低沉背景音,以及那若有若无、持续回荡的“低语”
,在挑战着每个人的认知边界。
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悄然沿着在场所有人的脊椎爬升。
“伏羲”
,这个他们亲手创造并不断培育的工具,似乎正在以一种出所有人预料的度和方向,蜕变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