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枚撕下的一联家风回执,每一次从红点退绿的十七分钟。
群众的关注不是靠宣告,而是靠证据让心落地。
内部的阻力也在这天露头。
个别老部门担心“政改协同组”
会拉高压力,提出先报喜后报忧。
李一凡把问题地图推到中间,先看红点再看绿线的顺序不更改。
他把三条动作钉在白板,失败样本常态化、家风并联制度化、轮岗交叉必修化。
钉子下去,声音不大,却把空气固定在该有的位置。
凡星投资的动作被请求并入材料。
李志远把“托底靠回执”
的脚本往前推,资金流、股权结构、退出路径一行不喧哗,一行不缺漏。
四九城来电问能否作为社会资本参与治理的样本。
回复很直接,凡星只占工具位,不占叙事位,镜头对准钥匙落手即可。
下午的沉浸房里,吏部的观察员没有坐在前排。
他们在人群间倒退着看屏,先翻失败,再看战果,再对表家风签名页。
一个观察员在留言区写下两句短评,证据比形容词更有力;胆识,是把错交给众目。
点赞很快叠起一列小山。
傍晚,吏部来“入局预通知”
。
文件语言克制,建议李一凡作为“中央政改协同组”
委员,先执行两项任务,一是输出“失败样本公开课”
的标准化脚本,二是输出“干部画像三曲线”
的算法与边界。
注意事项只有一条,先走样本,再走荣誉。
预通知转成动作时,李一凡只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
他把样本顺序从“窗口—工地—容灾—家风—资金”
改为“失败—复盘—复制—输出—回执”
。
他要协同组先上最难看的镜头,再上最有力量的回执,让每一个节点都在众目下完成闭环。
晚上,纪录片的第一集临时加了一帧。
失败者公开课讲台上,讲述者把那一步“想省”
的手指按在纸上,轻轻顿了一下。
镜头没有拉近,字幕也没有评语。
那一瞬像是给全省、也给将来的协同组留下了一颗钉,提醒所有人,制度靠的不是话,是那一下停住的克制。
广城的风更凉了一些,平台页的三行体检仍在跳动。
闭环用时中位数压下一格,群众回执与影像完整率各抬上一格。
右下角多了一行小字,今日“政改协同组并行试题”
回执一千零二十七份,失败样本上传三百六十二段。
数字像细珠连成串,在页边缘缓缓流淌。
深夜,秘书把吏部的正式件放在案上,页脚的红章压得很稳。
任命尚需流程,但荐举已定调。
李一凡合上行程本,在封面背后写下四字,做题先行。
灯灭前,他把可复制件与不可复制清单并排压在透明指数的页旁,两个页面像齿轮交咬,出低沉而踏实的声响。
第二天的日程比往常更密。
清晨的第一场不是庆贺会,是“走廊公开课”
的播彩排。
他站在白桌后,把潇湘旧事与岭州新事各取一段,错与改并排。
台下坐着即将远赴他省的年轻处长与窗口小妹,记笔记的沙沙声起起落落,像是另一种节拍。
协同组尚未正式挂牌,但这支队伍,已经按那套节拍走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