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广城省委四号会议室的屏幕准点亮起。
最上方是八个字:正负面表列试点。
下面一行小字写得很克制:观察期转入试点期,吏部牵头、岭州落地、季度通报、群众旁听。
空气不热,桌上却摆满了厚册——组织部的“第一线表现分”
原始凭证、纪检的“错误更正集”
,再到住建、财政、金融监管分局汇总的“窗口—工地—金融—舆情—廉政—群众评分”
六张矩阵。
吏部副部长没有寒暄,把一页薄薄的函件放在台面中间。
函上有三句硬话:看得见的动作要得分,看得见的问题要扣分,看不见的隐蔽动作一律从严。
函末落款时间写在昨天晚间,说明中央这次并未犹豫。
李一凡把笔横在指间,注意力落在矩阵右下角的“复核与申诉”
一格,那里被画了三道粗线,表示必须给干部留一条走正规程序的路。
组织部长第一个汇报。
正面表列十项、负面表列十项,被压成两张干净的卡片。
正面十项包括:质量否决触并复验达标、群众代表旁听率提升、老人版入口一键达覆盖率、审批日志四同屏准确率、预交楼七日双退执行、节点拨付台账公开、港金联动问答按时更新、合规修复榜主动报错并当日纠偏、窗口最小要件减一件成功落地、营商差异专栏及时纠偏。
负面十项相应对应:假受理、假在线、代签坐席、临时周转、舆情戏剧化布、以拨代管、外包账号未下线、老人版入口隐藏两层以上、代表人诉讼窗口无应答、以舆论倒逼标准。
分值不是“拍脑袋”
。
组织部拿出算法:基础分六十分,正面单项每项加五分,上限二十;负面单项每项扣八分,不设下限;当月有一次“质量否决”
被迫放过,直接黄卡;当月被群众代表点名三次且证据成立,红卡。
季度评优看净得分曲线,不看一次性爆点。
李一凡让技术组把曲线叠加到四个试点市的“第一线表现分”
上,岭海、桂浦、韶川、岭北四条线在屏幕上稳定向右上方爬升,说明系统能接得住。
纪检书记接过话头,简单地把“容错三条”
重复一遍:错要改、改留痕、痕可审。
再强调“合规修复榜”
的增益权重——凡主动报错并当日纠偏者,负项扣分减半,榜单上墙七日;若压着不报、被群众代表戳破,负项加倍,且列入“舆情戏剧化布”
附表,连续两次一律取消当季评优。
他把一沓“代签按键截图”
压在角上,提醒各地别把“系统卡顿”
当遮羞布。
住建与财政把“预交楼—节点拨付—保险共保体”
的联动指标挪到考核矩阵的正面项里。
住建把“缺陷修复台账72小时达成率”
拆成“报修—派单—复核”
三条小折线,财政把“电子回执时滞”
做成日环图。
金融监管分局则把“坐席核验”
的违规次数与“深夜审批曲线”
直接挂钩,谁的曲线在零点后习惯性跳起,谁就要在问询台上解释。
交易所席位补了一刀,违例就停牌,复牌看整改模板,不看陈述口才。
九点五十五,群众代表走进旁听席。
坐在第一排的是几位在“预交楼”
现场签过名的业主、几位被请进“经办人夜校”
的企业主、几位长年混在大厅窗口帮老人取号的志愿者。
信息与公众组给他们了一张“群众评分卡”
,只问三件事:能不能看见、能不能明白、能不能当天改。
评分卡右下角印着“老人版入口”
的二维码与热线电话,老代表把手机举起来试了一遍,点头,把卡放平。
十点十分,四地试点的四位一把手接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