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落到桂浦江面,港区的吊机像停住的指针。
二十点三十分,省改革办的夜查车队从广城出,直插桂浦郊外的“海丝智造园东区”
。
车门一开,冷风裹着油泥味扑面而来,照明灯把一片空地照得惨白。
无人机升空,航迹把园区划成几何切片,屏幕上不断回传画面:路基铺了一半,厂房钢构只立了三榀,围挡后侧是连片荒草。
值守员递上《当日施工日报》,上面写着钢筋绑扎完成36吨、模板安装完成42o平方米。
住建口把日报与影像套叠,系统自动判定“夸报概率极高”
,旁边的红点闪了两下,落在“形象进度倒挂”
。
招商专班临时负责人赶到,解释说设备正调试,次日全面铺开。
李一凡没接话,示意把“透明窗”
的后台拉出来。
平台调出三个月签约、拿地、拨付、进度四条曲线,签约线一路向上,进度线却在低位游走。
财政口点开拨付节点,现园区以“保就业、保税源”
为由申请预拨两次,金额合计过亿。
李一凡把记号笔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字:证据不立账。
他让无人机落到钢构下,对着每一处焊点做近距取证,随后要求日报里的每一项工程量都现场丈量复核,结果当晚回填到“透明窗”
。
二十二点,车队折向横湾“金柳湾改造”
项目指挥部。
大厅里灯光亮如白昼,一面“签约墙”
上贴着密密麻麻的合影。
改革办工作人员随机抽取十家“落地企业”
,通过税务端和用电报装后台快对证,三家无用电记录,两家跨区开票,一家注册地在沿海异地工业园。
商务口顺手把这十家企业的租赁合同调出来,七份的产权登记号都指向同一套写字楼。
李一凡把“签约墙”
拆成两面:一面改叫“实投墙”
,另一面干脆写上“空壳墙”
。
他让横湾当场制定“空壳剔除清单”
,并把整改步骤即时推送到“透明窗”
的公众端:清单编号、责任人、纠正期限、复核节点,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把“假项目”
的源头掀开,信息与公众组追踪“签约墙”
背后的操作链。
横湾招商局提交的外包采购文件显示,某“产业服务公司”
承接了“全年招商落地服务”
,包干费用近千万,考核指标只看“签约金额”
。
政务采购口指出,这是典型的“指标外包”
,容易把招商做成“签约剧”
。
纪委监委联络员接过材料,现场登记取证。
李一凡要求:从今夜起,凡涉及“外包招商”
的合同全面停摆,所有外包团队不得参与签约、落地、入统三个环节。
零点过后,夜查转入县区。
桂浦下辖的临海区政府大楼灯还亮着,几个招商员正排版第二天的“路演海报”
。
改革办在会议室做了个十分钟的“盲测”
——随机给出一家外省制造企业的基本参数,让招商员在“透明窗—政策匹配”
里检索可承接地块和能耗指标。
三名招商员卡在“能耗预占”
这一项,系统不断提示“指标余额不足”
。
这意味着此前的“签约”
很多只是纸面承诺,一旦进入能耗审批就会原形毕露。
李一凡叮嘱组织部:次日开始,集中抽调十名懂财务、懂工程、懂能耗的干部,补足县区招商队伍的专业断层,避免“文案型招商”
。
随后,巡视车偏向临海区一处旧厂房,门口悬着横幅:“xx新材料项目火进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