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评论区笑声热闹,实操却更热闹。
午后,四九城联席机制办公室第三次来电:同意将岭州的“镜像冻结十条”
“并联审查八件套”
“四方见证人制度”
作为“地方实践参考文本”
挂到内部平台;同时建议岭州对“问答式通告”
形成统一范式,供全国可视化传播使用。
李一凡回答:“我们不忙着上‘全国’,先把县里讲清楚。”
他转过身,指指“县域复工周榜”
最末一行:“这几家,今晚专班夜查。”
夜查没有媒体,只有手电光。
一处工地的围挡后,井然与混乱的界限用白粉线画得清清楚楚。
监理拿出卷尺,街道代表拿出清单,购房者代表用手机对准红外测温仪。
有人问:“书记,这么查能查得过来吗?”
李一凡摇头:“查不完。
但只要有一处把流程贴得明明白白,别人就不敢胡来。
我们查的是规矩,不是每一块砖。”
第五天,改革办在省政府网站页布《岭州处置阶段性进展(第一阶段)》,只有四段话:处置目标、工作方法、阶段数据、试点清单。
尾部附“评价指引(草案)”
二维码与“项目检索”
入口,页面干净到几乎简陋。
点击量却在半天内突破五百万。
评论区最常见的问题,是一个个项目的编号、节点、拨付截图与签名照;最常见的回答,是一条条流水号、时间戳与追问建议。
窗口后面,技术员把服务器又往上加了一层。
晚上八点,省委小礼堂后场灯还亮着。
李一凡把“第一阶段收官”
的白板收起,换上一张新的——“第二阶段:结构出清与信用重塑”
。
第一行写着“资产管理平台—债委会并行—并购重整—破产保护—保障盘活”
。
他停了停,在右下角写上五个小字:“真数据、真公开、真问责、真复工、真满意”
,像给自己立了一个更苛刻的门槛。
外头有风穿堂,纸张轻轻抖动。
他按住纸角,回头对常之朗说:“把‘周榜’扩大到市域层面,明天起,群众代表可以直接报名去外市工地旁听。”
离开时已近十点。
楼下的广场有人练步,一盏路灯正对着“项目检索”
的二维码海报。
一个年轻人停在那儿,扫了一下码,屏幕上跳出他买的那套房的“资金轨迹”
,末尾写着“节点验收预计:十月二十八日”
。
他愣了两秒,突然把手机举高拍了一张照,给家里的群:“终于,有个日子可以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