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动作迟疑。
暗访组组长低声说道:“这些画面,将直接写进九月末的评估报告。
潇湘的改革,真真假假一看便知。”
他们离开大厅时,没有留下痕迹,却让整个空气更加沉重。
媒体聚焦让改革进一步升温。
潇湘日报头版刊登评论《秒表之下,干部真功夫》,肯定改革逼出效率;江淮媒体则抨击《潇湘干部人人自危》,称这种做法“走向极端”
。
两地报道针锋相对,网络上争论激烈。
一方留言:“潇湘把时间交给群众,这是最大的勇气。”
另一方质疑:“群众外行,制度会不会被滥用?”
舆论对撞,却让潇湘站在全国聚光灯下。
晚上八点,门户页公布最新结果。
岳州临港校验资料补齐,群众签字“确认”
;衡山口岸系统升级通过验证,群众签字“认可”
;星城高新区夜检双人签名落地,群众签字“通过”
。
三张照片并列展示,评论区最高赞的一句话是:“群众的字迹,比任何公章都硬。”
网友热议不断,潇湘的制度改革再次占据热搜榜。
夜幕下,省政府大楼的灯光依旧明亮。
陈晓峰走进办公室,递上舆情汇总,低声道:“省长,干部分化更明显了,支持与抵触泾渭分明。”
李一凡合上文件,语气冷峻:“这就是我要的。
倒计时是试金石,留下敢担当的,淘汰怕监督的。
等省委评估时,潇湘必须交出最硬的答卷。”
午夜,大厅的问题墙前,电子屏幕的倒计时数字仍在闪烁。
群众签字区上密密麻麻写满名字,有的工整,有的潦草,却都清晰可见。
群众代表离开时有人感叹:“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握住了监督的秒表。”
值守干部看着那一行行笔迹,神情复杂,却忍不住挺直脊背。
李一凡透过窗户注视这一幕,心中愈坚定:倒计时考核,已经让潇湘的改革进入了最无法回头的深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