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流程,还有人心的稳定。”
“明白。”
李一凡答得很直接,“我会让凡星的文化线提前介入,让规则和情绪同步落地。”
放下电话,他吩咐陈晓峰:“文化组准备一个港口纪录片的系列,第一集就叫《一票货的旅程》,不剪辑、不配乐,原声走到底。
让人看完,知道这地方在做什么,怎么做的。”
“这是要把透明做到极致?”
“不是极致,是常态。”
李一凡看向窗外,“让别人习惯我们的节奏,而不是我们去适应别人的节奏。”
——
傍晚,香江的天边泛起一抹金色。
港区大门口,几个工人下了班,坐在路边的塑料凳上吃面。
对面的小商贩支着摊,收音机里传来新闻——港区新机制试运行三天,异常处置时间缩短了4o。
“省长这次是真管到我们身上来了。”
一名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吸了口面汤,“以前出异常,等到天亮都没人告诉我们怎么回事,现在一张纸就能说清楚。”
另一人笑:“那张纸不就是你们凡星拍的照片么?我看过,好几张还是咱们班的。”
远处,港口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像棋盘上布好的阵。
李一凡站在高处,看着这些灯光一点点连成线,心里清楚——暗潮还会来,但局面已经开始在他手里稳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