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这个项目……我可以顶上。”
在星城市“数字政务试点区”
推进会上,岳麓区委副书记唐启帆主动请缨,站起来对着市委分管常委出申请。
这是个罕见场面。
过去,干部求稳如常——能不摊事尽量不摊,能观望就绝不靠前。
可这次,唐启帆一句“顶上”
,后排座位顿时鸦雀无声。
没人想到,他一个基层出身、资历尚浅的区级副职,会敢于挑战一个市级重点项目。
但他接着说:
“我们区虽然资源有限,但过去在征拆、平台配合上,连续三个季度拿过项目协调第一。”
“只要组织信任,我一定保进度、保节点。”
会后,赵斌找到李一凡:
“书记,这风,真的变了。”
“现在是干部在抢活干。”
李一凡望着材料,没吭声,只淡淡说了一句:
“抢事不是坏事。”
“但我们要知道,他们图的是什么。”
—
“结果导向型提拔机制”
,在这个节点被正式提出。
由省委制度推进办牵头起草,李一凡作为草案核心设计人,提出五项调整:
一、取消汇报加分机制
不再以汇报材料、展示型活动计入考核得分,仅保留实地督导结果。
二、提拔依据“项目完成度”
干部提拔前,必须完成一个以上“责任项目”
,完成率不得低于9o。
三、“结果不达标”
,一票否决
无论口碑、人际、资历,若项目节点连续两次延误,取消提拔资格两年。
四、“脱身机制”
干部可在承担项目满6个月后,主动申请退出责任岗位,组织部根据绩效决定是否予以保留。
五、“快晋升试点”
对于连续完成三个以上重点项目者,可申请“提级备案”
,不受原任职年限限制。
赵斌评价这一机制:“把能者上、庸者让,写进制度。”
—
衡洲市委率先推行“结果型干部试验班”
。
试验班招募了9名正处以下实干干部,直接下放至产业区、高新园、数字政务平台三大攻坚口。
市委组织部定期派出专项组评估其推进情况,明确:
“任务完成就是进身阶梯,做不出就原地踏步,甚至调离。”
半年来,已有3人因节点未达标被撤换,也有两人被破格提名为副县级后备干部。
—
这股风,迅刮向全省。
——干部争项目,变成了争“政绩通道”
。
——项目组内会议从“汇报形式”
变成“进度通报”
。
——平台公司也从“跑协调”
变为“盯节点”
。
但与此同时,副作用也悄然浮现。
某地市被曝出个别干部为争取责任项目,私下“打关系”
、套近路,甚至出现“项目指标倒挂”
现象——项目未落地,责任先划定。
李一凡获悉后,当即表态:
“所有责任项目必须实地匹配、平台评估、组织备案。”
“凡借‘争任务’为自己抬身价者,一律清出系统。”
赵建国的批示更直接:
“不能让好制度变成假动作的工具。”
—
随后,组织部出台新补充细则:
“项目责任人由组织部、平台公司、纪检联合备案。”
“干部参与通道前,必须经平台测评和‘任务匹配评估’。”
“凡责任项目有作假、走后门者,取消单位年度评优资格。”
—
星城市也公开第一批“以结果提拔”
干部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