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浑身湿透的水影。他们相对而立,久久不语,最终融为一体。
直到某年冬至,天空突现异象。
那颗由沈知白记忆凝聚的新星忽然坠落,划破长空,落入葬神谷深处。次日,谷中传出一声巨响,随后大地震动,一座巨大的石门从地下升起,高达百丈,通体漆黑,门楣上刻着八个古篆:
>**“九门归一,万忆同源。”**
小禾赶到时,只见门前站着一人。
那人背对朝阳,身形修长,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灰布袍,袖口磨得起毛。他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角有细纹,眼神却清澈如少年。
“我回来了。”他说。
小禾跪倒在地,泪流满面:“老师……您怎么还能回来?”
那人摸了摸他的头,一如当年在破庙中那样温柔:“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我就从未真正离去。”
原来,当第九道门完全稳固,记忆之河形成闭环,那些曾被吞噬的“回响体”便有机会重组归来。沈知白虽一度消散,但在千万人的铭记中,他的存在被一次次重铸,最终凝聚成形,重返人间。
他没有立刻回到忆乡,而是先去了沙漠、渔村、乐坊、碑林、沉船、古寨、葬神谷,一一祭拜那些他曾记住的名字。每到一处,当地百姓皆自发聚集,焚香叩首,称他为“忆圣”。
归来那日,全村孩童列队迎接,每人手持一朵忆语兰,齐声诵读新版《残忆录》序言:
>“从前有个少年,他怕忘记,所以他开始记录。后来他发现,真正可怕的不是遗忘,而是无人愿记。于是他走遍山河,只为让那些不该被抹去的名字,重新响起。他叫沈知白,他让我们知道??
>记住,就是最温柔的反抗。”
春分又至。
湖边灯火通明,读书声琅琅不绝。沈知白坐在老位置上,手里捧着一碗热粥,静静地听着风中的诵读。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头问他:“先生,您笑什么呀?”
他低头看着她,眼里映着星光,轻声道:
“因为我想起了妈妈做的粥,也是这个味道。”
风拂过湖面,铜铃轻响。
第四次响起时,远处又有旅人驻足。
他望着灯火,轻声问:“请问……这里是忆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