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医师一跃成为皇帝宠臣,端王府喜气洋洋,东宫龟缩不出,没有半点动静。
边关战火重燃,依旧是西北边那些个游牧部落南下劫掠,某日夜里趁人不备偷袭方城,和提前混入城中的内应里应外合,险些杀大盛军队一个措手不及。
更要命的是,那内应悄悄潜伏在人群中,暗中放冷箭刺杀卫国公宋澈和一干嫡系亲信,箭上还涂了剧毒!
若真叫其得手,边城群龙无首,军队哗然大乱,蛮族攻城略地,百姓必将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方城陷于敌手,若北齐再出兵掺和,邻近的几座重镇都可能受到牵连,昔年国土被窃的惨事将重新上演!
这道八百里加急战报呈上御案时,皇帝只看了个开头就神色凝重,看到后面才渐渐松开眉头。
战报中写明,幸得天子庇佑,卫国公等人早有防备,并没中蛮族毒计,还当场活捉了那几个放冷箭的内应,严刑拷打逼问出了蛮族勾结北齐进攻大盛的阴谋。
卫国公率领边军,牢牢将方城守住,并没让城外蛮兵攻进来一个人,还略施小计,挑拨蛮族和北齐之间的关系,既解燃眉之急,又能坐山观虎斗,轻轻松松化解此次围城之困。
看完战报,皇帝龙颜大悦,文思如泉涌,当场写下一篇骈文褒奖卫国公和边军将士,卫国公府也接到了不少赏赐。
一时间,蠢蠢欲动要去端王府“再续前缘”的墙头草又少了一批,气得端王、赵王妃二人破口大骂。
年前庶务繁琐,因卫国公立功,上门送礼的人比常年更多,导致郑氏又想抓程初芍当壮丁帮忙。
程初芍和宋珩都为卫国公顺利度过死劫感到开心,可她着实分身乏术,仔细思量过后,直接跑到老夫人面前提意见,让宋琼跟着郑氏打下手,顺便学一学怎么管家。
老夫人最近在娘家子侄中帮宋琼挑夫婿,也觉得这主意不错,直接拍板定下。
她也知道程初芍近来在忙什么,事关孙儿康复大计,还能跟福宁长公主、李郡王妃这样身份的女眷交好,又能治病救人,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比什么家务都重要。
推掉烦人的庶务,程初芍则安之若素,继续她的偷师计划,时而乔装打扮一番去找老头儿,时而光明正大出门拜访李郡王妃或其他夫人,没有一日得闲。
虽然这忙碌在郑氏等人眼中有些不务正业,但,李郡王妃看着自己光洁如新的脚掌,竟抱着她喜极而泣,说了几箩筐的感激话。还说什么,要不是程初芍父母健在,她都有心收程初芍做个义女了。
福宁长公主的妇人病也彻底康复,其他几位夫人的老毛病也有所缓解,唯一还没解决的棘手问题就是那位疑似乳岩的甄夫人了。
甄夫人是几人当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夫君在外地任知州,家里在京城没什么份量,不过,甄夫人自己年轻时和李郡王妃交好,故而一直在这个小圈子里。
许是两人并不熟悉、缺乏信任的缘故,当日,程初芍问她具体症状,甄夫人说得不够详细,影响诊断。后来虽在老头儿建议下换了个方子,但,正如老头儿所说,这方子见效慢,远不如针灸。
程初芍也跟甄夫人委婉提过针灸的建议,可,后者一听要在她面前脱掉上衣、还要在胸乳上扎针,立刻连连摆手,死活不肯答应。
虽然有点遗憾,但程初芍也没法强迫人家接受治疗,只能退而求其次,教了甄夫人的贴身婢女艾灸手法,送了她一小盒精制艾条。
这个治疗方案相对保守,效果也是有一点的,起码不那么痛了,可摸上去还是硬邦邦的,让甄夫人很是发愁。
人都怕对比,年前的一次小聚,甄夫人通过李郡王妃之口得知,当天给程初芍开过方子那几人的症状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李郡王妃本人,基本上算是好全了。
细问过后才知,李郡王妃之所以好得最快,是因为她多管齐下,吃药针灸贴膏药,而症状又在体表,相较体内更容易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