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关爱的人不止宋珍一个,还有府里其他孙辈。
在京城勋贵当中,卫国公府算是人丁相对比较单薄的,三个儿子不多不少,可孙子辈的人丁数量委实少得可怜,若不算上庶子就只有五人了,各房平均还不到两人。
上头主子人数不多,底下的下人数量也多不起来。府邸虽大,但老夫人从年轻时起就是个勤俭持家的,不愿意染上铺张浪费的习气,在伺候人手数量方面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别人家的姑娘出阁前可能有四个一等婢女,可按卫国公府的规矩就只能有两人,如宋瑗身边的雨湖雨寒。余下便是两个二等婢女,外加四个粗使婢女。
听着好像挺多人的,但粗使婢女只负责洒扫、搬抬,剩下四人活计可不少,除了给姑娘端茶送水,做针线活计,打点衣衫被褥吃食首饰,还得帮姑娘跑腿。总的来说,在国公府里,这么点人也就是刚刚够用。
未成年的孙子们也是一样的规矩,并没有重男轻女一说,只是配多两个小厮服侍左右,随他们出门读书办事罢了。
成婚的可以额外多要些人手,不过,多出来那部分月钱公中不出,得他们自己发,这便是成家立业、自个对自个负责的意思。
像春晖院这里,不包括程初芍带来的那些,婢女总共也就八人,就是定例内的八人。事实上,要不是府里自有体面要维持,一年前的宋珩都想把这些婢女退回去,只用小厮使唤。
明面上规矩是这样的,但也要看是谁。
如金氏宠溺独女宋璎,后者身边就远不止那么几个人伺候,无非是自己掏腰包给月钱罢了。罗氏舍不得让亲儿子和其他庶子庶女们一个待遇,宋琢身边下人便也不少。
总的来说,在府里有钱有权的主子人手就多,庶子庶女们没权没势也没钱,就只能严格按照老夫人先前定下的规矩用人。平日不出事还好,万一有点什么事,又遇上几个惫懒货,或是有人家里有事请假不在的,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主子亲自上阵跑腿了。
老夫人其实也都看在眼里,只是一直没动心思去管。
老夫人听进去了程初芍的劝,也认可她的观点,觉得人都该先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其他人活着。
不过,有宋瑕那番控诉之语在前,她实在做不到铁石心肠。更别提,就连程初芍也隐晦提了句,说是若儿女们管教孙辈不到位,祖辈也有一定责任提点一二,只是没有大包大揽的义务罢了。
老夫人辗转反侧半夜,觉得三个儿媳妇都不大靠谱,光指望她们不行,还是得做点什么。
跟桂嬷嬷商量过后,她打听了孙辈的一些情况,就想到了加人手这法子。
赏下去的人都是她这里**好、忠诚本分的婢女,她就盼着她们平日能多规劝自家主子一二,不要让后者走上歧路。
除了赏人之外,她老人家又从私房里刨了些东西出来,想着给各人都分一分,也算是安众人的心。
老夫人自觉此举是对孙辈的关爱,却没想到,宋珍并不这么想。
那些衣料首饰都是好东西,可以称之为抚慰,但突然赏个人下来,她很难不怀疑这是老夫人光明正大安排过来的眼线。
宋瑕刚出府,事情勉强算是平息下来了,可老夫人会不会因此生出疑心,怕她也闹出类似幺蛾子,故而来了这么一招呢?
宋珍和赐下来的婢女虚与委蛇了几句,就让心腹出去打听消息,结果发现,原来得了赏的不止她一人,其他兄弟姐妹都有,不过,只有她们这些个庶出的得了婢女,老夫人给的说法是她们身边人手太少,担心她们支应不过来。
这会儿的宋珍敏感非常,即便人人都有,她还是怀疑,这是老夫人派来监控她一举一动的,并非嘴上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长者赐不可辞,不管是人还是东西,自然没有退回去的道理,还得高高兴兴、感激涕零地收下。但,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宋琼倒是真心谢了老夫人一番,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