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会儿穿一件夹的便够,如今不穿两件竟没法出门!可见,今冬怕是要比去岁冷上不少……”
“难道不是李郎官年迈体衰之故?哈哈,我今儿可是只穿了一件夹的~”
“哼,老夫看着你像是肝火上行,浮于体表罢了,看着强健,实则外强中干,还不如老夫这个年迈体衰的呢。前儿陛下还在大朝会上提了平城雪雹一事,老夫哪里有说错?”
“咳咳,今儿是来给卫国公夫人祝寿的,不是朝堂辩论,两位何必伤了和气?”
女客这头波澜骤起,前边的男客也和气不到哪儿去,端的是暗流涌动。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换做男子也差不离。
刚好今天是休沐,昨儿卫国公传回捷报,今日的寿宴自然人才济济,远超出往年。由于人来得太多,其中不乏平时政见不一或有过节的,像这样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吵起来的不在少数。
宋修德三兄弟虽然没太大本事,但到底是在京城官场勋贵圈子浸润过几十年的人,处理起来这种小争执还算得心应手。但,某几尊意外造访的大佛不免让他们有些提心吊胆。
太子太子妃联袂而至贺寿,卫国公府自然是蓬荜生辉,却也还算在意料之中。
毕竟卫国公老夫人是太子的嫡亲外祖母,外孙来给外祖母贺寿实属正常,前些年做寿时太子也偶尔会来,一般是身体状况较好时来。
今儿太子虽然只出现了一刻钟左右,和众人交谈几句便离去了。但这近距离的接触也让大臣们看到,太子气色又比圣寿节那日好了些,步伐轻快稳健,再无过去虚浮之态。
跟太子夫妇相比,另几位大佛就显得实在有些突兀了。
比如说,前几天刚“新鲜出炉”的端王,也是满朝文武心目中公认的太子最强对手。
虽说如今被封了王,可皇帝心思如何谁都猜不准。您瞧,这康王的封地是跟着封王圣旨一起下来的,端王的封地却还没影呢。
大盛朝虽没有诸子封王的习俗,但过去这么干的朝代也有过一些。万一皇帝心血**想来个遵循古礼,只要他不像先帝那样荒唐到要立个三岁小儿做太子,谁又能拦得住他?
又比如说,以文采和本人一样风流不羁闻名的四皇子。
近来,四皇子突然被皇帝塞进礼部当差,倒也当得有模有样,已经又极少部分人开始琢磨着烧这口冷灶,以小博大了。
再比如说,前十几年都跟大姑娘似的养在深闺无人知的二皇子,也就是康王。
前不久,康王突然被皇帝推到人前,进了工部当差。虽然这差事当得有些儿戏,但没一个御史敢上书弹劾,工部的大小官员们也是难得耐心地供着这位主儿。
不过,稀奇的是,这位据说脑子不大灵光的康王殿下当差至今都没闹出过大问题,这不免让某些人愈发心思浮动。
除了皇子们之外,皇帝的弟弟们也不甘落后,这会儿已经来了两位王爷,分别是庆王和楚王。
庆王和卫国公府平时往来不多,倒是庆王妃和太子妃娘家有些姻亲关系。今年朝堂情势变化,庆王到访也还有些理由,可楚王一个外地藩王也跑来凑这热闹,就不免让人浮想联翩了。
有些好事者猜疑的眼神开始往楚王和宋珩二人身上飘。
前阵子楚王刚进京那会儿,似乎就曾跟卫国公府少夫人传出过些暧昧故事。虽然卫国公府装聋作哑,丝毫不介意的架势让众多有脑子的人看清谣言真面目,但听风便是雨、半信半疑的人始终存在。
只是,他们盯着两位当事人看了会,却没能看到想象中的剑拔弩张,只看到了楚王强颜欢笑表面下隐藏的郁郁寡欢,以及宋珩的镇定自若。
个别好事者躲在角落里窃窃私语。
“楚王怎么一副不快模样?莫非先前的传闻是真的?是因为一墙之隔见不着人,所以才……”
“有可能。听说楚王进京时往宫里送了些,宗室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