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看好的那个。
先帝晚年时十分宠爱一个妃子,甚至异想天开,打算立那个妃子不足三岁的幼子为储君。若不是群臣联名上书反对,再加上长公主从旁劝诫,恐怕如今皇位上坐着的就不是现在这位了。
因备受先帝荣宠,又有从龙之功,长公主虽为女儿身,可她背后还有强大的母族,后来又嫁了世代守卫东南沿海的傅长渊,更得了一票武官阵营支持。以她的身份地位,想要玩弄权术并非难事。
可她偏偏不慕名利,不像其他公主郡主,多半留在京城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选择跟夫君做异地夫妻。
长公主年纪轻轻就跟着夫君去了东南面守边,甚至在调兵谴将布防后勤等方面,还表现出比自家夫君更大的热情。
有一次,海寇来了个声东击西的连环套诡计,傅长渊看穿了第一层,却没料到后面还是陷阱,带着大军追击,身后却疏于防守,被潜伏暗处的海寇趁**上了岸,还险些打破了城门。
当时,就是这位端平长公主临危不乱,带着城里不足一千的守备军和老弱病残,硬生生把海寇重创,撑到了傅长渊发觉不妥、领兵回援之时,趁机将这次进攻的海寇大部队消灭殆尽。
那一战传到京城,就连皇帝都惊喜得走下龙椅,亲自接过战报去看,看完之后还抚掌大笑,盛赞皇姐威武。
很多了解她的人都说,可惜端平长公主身为女儿身,否则我大盛又将添一员猛将!
这样理智勇武的端平长公主又怎么看得上程初柳做自己的儿媳呢?
若是长子没出事,傅文瑄不需要袭爵,娶个京城第一才女回来供着也无妨,可天不随人愿啊!
长公主黯然垂眸,很快打起精神,钻研先前那本兵书。
等老二去了北边,她就可以回南边了,刚好试验下这本书里提到的几个点子,省得日日在京城这个大鸟笼里憋屈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