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嬷嬷为主心忧之际,也陷入沉思。
昨日问到方子后,她为求稳妥,还去问了新来婢女白鹭。
后者看过方子,也亲口偿了块翠柳糕,给出的答案是,白芸香、三丫苦确实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对老夫人的热证有效也很正常。
可,奇怪的是,桂嬷嬷带着小婢女亲手做出来的同款翠柳糕,作用在老夫人身上的效果似乎十分有限,竟远不如春晖院送来的那些。仔细品尝,似乎滋味上也有细微差别。
难道是她们制作糕点的手艺有所不足,导致药效下滑?
桂嬷嬷左思右想,没有办法,只能先斩后奏,瞒着老夫人偷偷造访春晖院。
当然,是拿着给大公子送东西的名义去的。
她到来之时,程初芍正一手医书,一手实践,和小白鼠一号小鱼进行着亲密接触。
于是,桂嬷嬷就亲眼目睹,小鱼衣衫略有凌乱、面色酡红地从里间出来,边上的程初芍气息有些不稳,鬓发处隐有湿意的诡异一幕。
她强忍着不要想歪,一本正经和程初芍取起了经。
得知老夫人近来各种小毛病缠身,似乎都是“上火”二字惹的祸,程初芍便秒懂了。
只是,涉及到翠柳糕药效的问题,程初芍就比较尴尬,毕竟她还真教不会桂嬷嬷做出她那种药效立竿见影的药膳糕点。
她只能唤来清儿,更加细致地讲了一遍翠柳糕的制作过程,还当场演示了一遍。
桂嬷嬷看得津津有味,见着旁边亦有成品,程初芍请她品尝一块垫垫肚子,她便也没忍住。
这一块翠柳糕入口,桂嬷嬷眉头顿松,再看清儿动作,面上渐渐露出几丝惭意。
“果然还是手法上有所不同,我说怎么就做不出那个味儿呢。清儿丫头不错,小小年纪便这般老练,莫非家里有人做过这行当?”
清儿笑道:“嬷嬷火眼金睛。我家里从前就是开早点铺子的,我从小就跟着我娘揉面。只可惜,后来我爹去了,我娘一个妇道人家撑不起来整个铺子,也怕人说闲话,便把铺子盘了出去……”
她没有细说自己身世,转而说:“我娘说,做点心这事就跟秀才写文章一样。拿着一样的题目,学的也是一样的四书五经,可写出来的东西就是千差万别。所以呀,不同人做出来的点心味道就是不一样,这很正常。”
程初芍心里对清儿竖起了大拇指,点头如小鸡啄米。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若老夫人喜欢,不若暂且让清儿过去荣安堂,多做几日点心,让老夫人吃好了,也把技艺教会了春景姐姐或旁的什么人再回来?”
桂嬷嬷惊讶了下,意味深长地笑:“大少夫人倒是个直肠子。不过,若老夫人喜欢了,您就不怕清儿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