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约莫十六七岁,正是青春年少之际,容貌也生得姣好。只有一点不足,就是皮肤不够细腻,时不时总会生几颗面疱,据说是因为馋嘴、总爱吃外头买的什么烧饼烤饼之流。
那日,桂嬷嬷正好就听到她和底下小婢女闲聊,说自己吃了大少夫人的一块绿色糕点,刚要冒头的面疱居然当晚就消了,这几日她还吃了个油滋滋的肉馅大烧饼,竟奇迹般没有长出新的面疱。
桂嬷嬷就这么“怀疑”上了那款绿色糕点。
她想去春晖院向程初芍求解,老夫人却碍着面子死活不肯,还强撑着说不可能是那糕点的作用,结果等春晖院三不五时的糕点送过来时,脖子伸得比谁都长。
瞧,现在还不是嘴上嫌弃、其实筷子根本就不想停下?
桂嬷嬷心中叹了口气,继续笑容可掬地说:“大少夫人真是有巧思,听着那白芸香应该也是一味药材吧?老奴只知道,药材可以用来炖汤煮粥,却不知也能做出这么美味的点心~”
程初芍笑笑说:“嬷嬷别奉承我了,这点小事您能不知道?旁的不说,府里寒食节祭祀时就用艾蒿做了不少糍粑和旁的糕点,年年如此,您老难道也不知?”
桂嬷嬷一本正经地想了想,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哎,许是见惯了那艾糍,总觉得那是做吃食的,竟也忘了它是一味药了。对了,方才那道点心叫做‘两只黄鹂鸣翠柳’,那这白芸香单独做的糕又叫什么呢?”
“这……”
自认是个起名废的程初芍难得陷入了沉思。
宋瑗冷不丁来了句:“既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如就叫翠柳糕?”
程初芍抚掌笑道:“这名儿不错,就叫翠柳糕吧。”
“咳,是不错,挺朗朗上口的。”桂嬷嬷尬笑了下,忽然眼睛一亮:“不如将这糕点切成柳叶形状,不必太过细长,只要取个意思就好。这样,岂不是名副其实了?”
“嬷嬷所言有理。清儿还是笨了些,只知道套诗句,却没想过把这黄鹂跟翠柳做得更像些。回头就让她们改去,还要劳烦嬷嬷多多指点~”
这两人一唱一和互相吹捧,听得宋瑗差点没吐血。
她取这“翠柳糕”名字可没安好心,纯粹就是想膈应下程初芍,暗讽她才情不够,取不出更有意境的雅名,才会从个婢女选的诗句中直接摘选。结果,程初芍竟像是半点没觉出来,一口一个翠柳糕的叫得还挺顺。
她不耐烦极了,想走却又不敢走,更不想吃程初芍的人做出来的东西。
祖母虽然明摆着不喜欢程初芍,可她老人家向来看重她的礼仪教养,她要是真走了怕是过后要被骂个半死。
事实上,老夫人此刻也在暗暗翻白眼。
桂嬷嬷发现之后,马上心领神会道:“是了,大少夫人可否教一教老奴这糕点的做法,赶明儿老奴也自己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这个味儿。”
“这有何难?嬷嬷不早说,我还能提前写了方子带过来。这样,清儿你现在先大致说说,稍后备了材料,再来这边现做给嬷嬷看。”
清儿便欢欢喜喜将这“翠柳”的做法娓娓道来。
老夫人面上不在意,只默默吃糕,耳朵却竖得老高,竟是一个字都没落下。
等人走了,她正要发话,桂嬷嬷就笑吟吟冲她福身。
“老奴知道,这就去给您做这翠柳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