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度,800度,1000度,1200度……
围观的人们屏住呼吸,紧紧盯着炉内的情况。
当温度达到1400度时,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这个温度已经很高了,一般的修补材料早就开裂了。”
“是啊,看起来还挺稳定的样子。”
王德昌的脸色开始有些不自然。按照他的预期,这种“土法炼制”的材料应该早就失败了才对。
温度继续攀升,1500度,1520度,1550度……
突然,有人惊呼:“你们看,涂层表面开始发亮了!”
确实,在高温的作用下,沈良调配的涂料表面开始形成一层致密的釉面,这正是他预期中的反应。涂料中的各种成分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保护层。
“温度达到1580度,持续时间45分钟,”负责记录的技术员大声报告,“涂层完好无损!”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声。要知道,普通的耐火砖在这个温度下都可能出现变形,而沈良的涂料竟然毫发无伤。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实验炉开始冷却时,涂层没有出现任何开裂或脱落现象。这说明它具备了良好的热震稳定性——这是衡量耐火材料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老陈走到沈良面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小沈,你这个发明了不起啊!这种修补技术如果能推广应用,将为我们工厂节省大量的维修成本。”
其他技术员也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涂料的配方和制作工艺。
只有王德昌站在人群外围,脸色阴沉得像要下雨。他原本以为沈良会灰头土脸地失败,没想到竟然真的成功了,而且效果还如此惊人。
“哼,实验室里成功不代表实际应用就没问题,”王德昌嘴硬地说道,“真正的考验是在生产炉上。”
沈良擦了擦手上的污渍,平静地看着王德昌:“王工说得对,那我们就到生产炉上试试看。”
这句话让王德昌更加恼火。在他看来,沈良这是在故意挑衅他的权威。
“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就按你的方案修复2号炉,”王德昌咬牙说道,“但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出了任何问题,责任你一个人承担!”
刘建国看不下去了:“老王,话不能这么说。小沈的方案已经通过了实验验证,我们应该支持技术创新。”
“创新?”王德昌冷笑,“我看是在胡闹!一个刚工作几个月的毛头小子,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超越我们这些老技术员?”
沈良深深地看了王德昌一眼,语气依然平静:“王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超越谁。我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工厂做点贡献。如果您觉得我的方案有问题,可以提出具体的技术意见,我们一起讨论。”
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让王德昌更加恼火,但他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沈良的实验结果摆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其技术价值。
老陈看出了现场气氛的微妙,连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大家都是为了工厂好。既然实验成功了,那就抓紧时间修复2号炉,早一天投产,工厂就早一天有效益。”
在老陈的主持下,修复2号炉的方案最终敲定。
沈良负责技术指导,王德昌负责施工监督,其他技术员协助配合。
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沈良和王德昌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化解,反而在这次成功后变得更加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