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至半熟之粮种相赠,使其不能发芽。大理接连两年粮食绝收,定会爆发大范围的饥荒,夏秋之即必生内乱。届时我朝出兵,便能以最小的代价收其疆土。”
众人闻言,皆倒吸一口凉气。这秦丞相不愧为毒士,所出计策竟要绝大理千万百姓的生路,也太损了吧。
良久之后,墨云笙轻咳一声,道:“秦相此计有伤天和,恐致大理饿殍遍野,我认为不可。”
秦修正色道:“墨首辅仁心,我岂能不知?我也不忍见到大理百姓被饿死,但我更不愿看到我北汉将士血染沙场。”
顿了一顿,他接着说道:“待收大理之后,我们便即刻开仓赈济,解百姓燃眉之急。大理气候温暖,我朝再抓紧时间广种高产作物,等到年底,便可基本解决百姓温饱。此举还可收揽民心,消弭大理民众对北汉的抵触。实乃以大理百姓一时之痛,换我华夏万世之安。”
秦修说完,众人皆凝神不语,心中细细品味他这一套言辞。
过了一会,汪太冲率先打破沉默,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依照惯例,举手表决。”说完举起右手:“秦相深谋远虑,我赞同他的建议。”
耿光齐、张红旗两位军中将领相继响应。最终。十一席内阁中六人赞成,按照“三占从二”的规制,秦修之计获得通过。
墨云笙长叹一声,提笔将决议细细录于奏折,注明提议、赞成、反对之人,等刘轩归来后御览。
写完,他抬头看向屋顶,喃喃道:“不知国主看到我们的这个决议,当作何想……”
此刻,距长安数千里外的高昌国中,亦有人正念及刘轩。
荡寇将军张子丹的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之气。张子丹正与一神秘来客隔案对坐,低声密谈。
那人阴恻恻道:“将军,大王既召那陆仁乙入宫赴宴,显见对其颇为器重。此人才能非凡,若是留在我高昌国内将后患无穷。将军切不可心慈手软,当速除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