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节奏他再熟悉不过——正是当年“始光照我”计划中,用于协调救援队行动的应急调度指令!
一位看上去年纪不大的视障少女站在最前面,她没有说话,只是嘴里哼着一段不成调的旋律,正是那段应急广播的背景音乐。
雨水顺着她的杖尖汇集,然后一滴、一滴地砸在积水的地面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楚牧之凝神细听,瞳孔猛地收缩。
那滴水声的节拍,并非毫无规律!
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那是在地面上,用雨水拼出的摩斯码!
活着。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里。”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震撼。
她迅速调出手机里的市政监控后台权限,手指飞快地操作着。
几分钟后,一张复杂的城市地图呈现在屏幕上,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光点和连接线。
“你猜的没错。”她喃喃自语,像是在对楚牧之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过去半年,至少有四十七名像他们一样的残障人士,自发组建了这个‘无声护行队’。他们利用自己超常的听觉、触觉,在城市里建立了一套替代性的导航系统,帮助其他行动不便的人避开障碍。而这套系统的所有路线节点,你看到了吗?每一个,都曾是当年‘始光照我’计划的信号覆盖区。”
他们在用身体的记忆,重建一张城市里看不见的、永不中断的网。
楚牧之久久无言,他默默摘下手腕上那块价格不菲的机械表。
在苏晚晴不解的目光中,他走到那位哼着歌的少女身边,没有惊动她,只是轻轻地,将拆下的表盘玻璃覆在了她探路杖的杖头。
那块经过精密打磨的蓝宝石玻璃,在昏暗的路灯下,像一片凝固的月光。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
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地下通道入口那根被遗落的探路杖顶端,竟凝结了一圈细密剔透的冰晶。
阳光透过那块小小的玻璃折射,散发出七彩的光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一个微小却无比清晰的光斑,宛如一座沉默的、微型的灯塔。
归途之中,楚牧之的车绕行过一片即将拆迁的旧城区。
当他路过一座废弃的邮局旧址时,眼角余光无意中瞥见,那满是污渍的窗户缝隙里,竟透出一缕柔和的暖光。
鬼使神差地,他停下车,推开了那扇虚掩着、吱呀作响的大门。
屋里空无一人,只有一台老旧的油印机在房间中央自动运转着,发出“咔嚓、咔嚓”的规律声响。
一张张泛黄的纸页从机器里飞出,散落一地。
楚牧之弯腰拾起一张,上面用最朴素的宋体字,印着同一句话:
当你不再寻找光,光便成了你走路的声音。
他将纸翻过来,背面竟隐约浮现出几个猫爪印形状的淡淡光斑,温润如玉。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
他拿出来一看,是那个他亲手开发、如今已服务于全市特殊人群的公益APP“希望包裹”发来的系统通知。
“提示:本月‘希望包裹’签收率已达100%。系统根据算法模型,建议升级服务等级——是否开放‘跨区联运’功能?”
楚牧之的目光从手机屏幕移向那台仍在不知疲倦工作的油印机,沉默了片刻,轻轻按下了屏幕上的“暂不回应”。
有些事,还不到时候。
而在几公里外的市中心图书馆盲文阅览室里,一本新上架的、附带音频解说的《无名之光》纪录片同名书籍,被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悄然翻动着。
在书的末页借阅卡上,用盲文打点笔戳出了一行新的记录:“读者:吴XX,备注:请务必保留音频附件。”
连绵的阴雨并未因那日短暂的晴朗而停歇。
春雨一下就是数日,空气里满是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