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人情’。”
老人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楚牧之的心上。
他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濒临崩溃、混乱无序的社区,可实际上,这里的人们用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古老方式,维系着整个社区的运转。
王姨浑浊的目光落在了门后,那里有几道清晰的爪痕。
“说来也怪,”她指了指那里,“那只叫小黑的猫,总喜欢跑来我这门口翻弄这些纸条,我开始还以为它捣乱,把它赶走好几次。后来才发现,嘿,这小家伙精着呢,它居然把这些纸条,按照一栋楼、二栋楼的顺序,给我排得整整齐齐!”
楚牧之猛然回头,仿佛看到那只黑猫正蹲在阴影里,用那双洞悉一切的绿眼睛看着他。
小黑不是在捣乱,它是在“整理账本”。
这个惊人的发现让他一夜无眠。
第二天午后,苏晚晴找到了他,脸色凝重地递过来一个平板电脑。
“你看这个。”
屏幕上是一段监控录像,时间显示是凌晨一点。
画面中,一个穿着外卖服的年轻人,正是社区里的小陈,他送完最后一单外卖,疲惫地骑着电动车回到社区。
但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社区中心的公告栏前。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小心翼翼地贴了上去,然后才转身离开。
苏晚晴将画面放大,那张纸上的字迹清晰可见——“需求清单:缺五号电池两节,换:三楼西户电路检修一次。”
楚牧之的心脏狂跳起来。
监控的时间快进,两个小时后,凌晨三点,社区的清洁工老周出现了。
他默默地扫着地,经过公告栏时,他停下脚步,抬头看了一眼,然后伸手,将小陈贴的那张“需求清单”取了下来。
紧接着,他在旁边贴上了一张新的纸条,上面只有两个字:“已供。”
做完这一切,老周推着他的清洁车,走到不远处自己的工具摊位旁,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两节崭新的五号电池,轻轻地放在了摊位最显眼的位置。
苏-晚晴关掉视频,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震撼:“他们不用任何APP,不用电话,甚至不用打招呼。公告栏就是他们的服务器,‘贴了就算’,这就是他们的规则。”
楚牧之靠在墙上,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那个充满数据的世界里,为了赚取积分,为了兑换一点点救命的资源,没日没夜地“刷副本”。
他以为那就是最高效、最公平的系统。
可现在,在这里,他们用一张纸,救了整条街。
傍晚时分,一种强烈的冲动驱使着楚牧之。
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将这种伟大的、原始的信任“规范化”。
他用电脑设计了一份正式的“邻里互助登记表”,详细列出了需求、供给、时间、确认人等栏目,然后打印了整整五十份,用夹子夹好,放在了社区中心那棵老槐树下最显眼的位置。
他想,这样总比那些零散的纸条要清晰、高效。
然而,第二天清晨,当他再次来到老槐树下时,他打印的那些表格全都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在他昨天放置表格的树根处,多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子。
楚牧之的心沉了下去,他蹲下身,打开了那个盒子。
里面没有他那些现代化的表格,而是一本用牛皮纸做封面的手写小册子。
封面用彩笔画着一个歪歪扭扭但努力发着光的灯泡。
他颤抖着手翻开册子,里面的内页,按照日期,用各种不同的笔迹,工工整整地记录着:“三月五日,六号楼路灯,李师傅修,耗材王姨家旧线。”“三月六日,二单元声控灯,小陈换,电池由周叔提供,小陈欠周叔一次通下水道。”“三月七日……”
一笔一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