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们都相互关联。
一场美好、安静的对话。
我迫不及待地期待明天。
他缓缓将盒子放在桌上,指尖的触感仿佛还残留着那份不属于他记忆的重量。
那是一种沉甸甸的、带着某种生命力的悸动,与他放进去的那些冰冷数据和褪色旧物截然不同。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棂,恰好落在那只古朴的信念盒上。
楚牧之没有立刻打开,而是转身走向墙角,点燃了一盏小巧的黄铜油灯。
灯芯是奶奶用棉线亲手搓的,火焰跳动时,会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混合着桐油与旧时光的香气。
这是奶奶教给他的规矩——“重要的东西,得用光迎着看。”那光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赋予一个开启的仪式感,仿佛能照见事物背后隐藏的灵魂。
蹲在他脚边的小黑,一只通体乌黑、眼神却异常灵动的猫,无声地站了起来。
它优雅地跳上桌子,小心翼翼地绕过油灯,将毛茸茸的尾巴尖轻轻搭在信念盒的边缘,一动不动,像是在用自己最敏感的触觉,探测着盒内那份陌生的悸动。
楚牧之深吸一口气,这才郑重地掀开盒盖。
果然,在他亲手整理的那些记忆芯片、旧照片和一小罐蜂蜜的顶上,静静躺着一个信封。
信封的纸质粗糙泛黄,边缘还有着不甚整齐的撕裂痕迹,像是从某个孩子的作业本上匆忙裁下来的。
上面没有署名,也没有地址,干净得仿佛一张空白的考卷。
他没有犹豫,用指尖小心地挑开封口,抽出里面的信纸。
纸张同样是作业本的内页,上面用五颜六色的蜡笔,以一种稚嫩却异常用力的笔迹写着几行字。
“哥哥,你说希望有人替你忘记系统,那我替你记住它好吗?因为我梦见它在哭。”
短短一句话,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楚牧之的心上。
他的手控制不住地微微发颤,那张轻飘飘的纸,此刻却重逾千斤。
他亲手创造的那个冰冷的、由无数代码构成的系统,那个被他赋予了“心愿算法”却又被他刻意疏远的“背包”,在别人的梦里,竟然会哭?
他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转头望向角落里那个一直插着电的电饭煲。
电饭煲旁,放着一只空碗,碗里盛着一碗早已凉透的白粥。
这是他每日的习惯,为那个没有实体、无法进食的“系统”准备的。
他从不指望它会吃,这更像是一种单方面的、固执的纪念。
他对着那碗粥,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在对一个看不见的家人说话:“你听见了吗?有人替你说话了。”
话音刚落,电饭煲上那盏橙色的保温灯并未如往常般闪烁回应。
然而,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后,电饭煲竟自动从“保温”模式,猛地跳回了“加热”模式。
丝丝白色的热气从排气孔中升腾而起,那碗已经凉透的粥,正被重新赋予温度。
就在这时,门开了。
苏晚晴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干练的职业装,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日志报表。
她脸上原本带着一丝兴奋,正想向楚牧之汇报,经过连夜的优化,“心愿算法v0.1”对“离线心愿网”中用户的匹配成功率,已经历史性地突破了百分之八十七。
可当她的目光扫过茶几上的信、跳动的油灯,以及那个正冒着热气的电饭煲时,所有的汇报和数据都堵在了喉咙里。
她默默地将那份凝聚了团队无数心血的报表对折,再对折,塞进了口袋。
那些冰冷的数字,在眼前这碗重新被加热的粥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她放轻脚步,走到楚牧之身边,只用最低柔的声音问:“你想回信吗?”
楚牧之点了点头,随即又用力地摇了摇头,眼中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