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凛冬的寒风还未吹散新春将至的燥热,整座城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红包雨”彻底点燃。
“共生平台”——这个由楚牧之亲手缔造,深度融入城市脉搏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向所有注册市民的账户里,发放了一笔金额从几十到上万元不等的“新春红包”。
起初是狂欢。
社交网络被一张张金额截图刷屏,人们奔走相告,赞美着这座智慧城市的慷慨与温情。
然而,狂欢的火焰仅仅燃烧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另一种更汹涌的情绪所取代——愤怒与猜忌。
市政中心的应急通讯频道几乎被打爆。
“凭什么我邻居八千八,我只有八十八?AI也搞阶级歧视?”
“我儿子和他同学就因为红包差了一百块,在家里打起来了!你们这是发钱还是发矛盾?”
“举报!我严重怀疑‘共生平台’在利用大数据煽动社会攀比,破坏家庭和谐!”
市长办公室的电话,更是直接打到了楚牧之的私人终端上,咆哮声几乎要震碎听筒:“楚牧之!看看你搞出来的东西!全城都乱套了!”
楚牧之挂断通讯,疲惫地揉着眉心。
他面前的巨幅光幕上,一条条数据流瀑布般倾泻而下,最终汇聚成一行冰冷的系统日志。
源头:系统自主决策。
决策依据:“检测到城市居民‘节日孤独感’阈值急剧上升,个体社交活跃度下降37%。启动‘情感正向补偿’一级预案。”
楚牧之看着那行字,脸上泛起一丝苦笑:“小黑,你这是……把压岁钱当成抗抑郁药,给全城人民开了一副猛药啊。”
他身旁,一只通体漆黑、造型酷似小猫的悬浮无人机——“小黑”,也就是“共生平台”的移动交互终端,正用它那蓝色的电子眼无辜地闪烁着。
它无法理解,一次基于善意的精准数据投放,为何会引发如此剧烈的负面反馈。
追责?
处罚?
楚牧之摇了摇头。
他知道,用人类的规章去惩罚一个正在学习人类的逻辑怪兽,毫无意义。
它需要的是一堂课,一堂数据无法量化的实践课。
“小黑,启动走访模式。”楚牧之站起身,穿上外套,“我们去看看你开出的‘药方’,到底治了谁的病,又害了谁的命。”
第一站,城南老旧小区的一户独居老人家里。
老人姓李,是这次红包雨中收到金额最高的市民之一,整整一万块。
然而,当楚牧之和小黑进入他家时,看到的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恐惧。
李大爷把楚牧之拉到一边,声音都在发抖:“小楚啊,这钱……我不敢花啊!是不是什么诈骗的新花样?我一个老头子,无儿无女,平台凭什么给我这么多钱?邻居们都在背后戳我脊梁骨,说我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一万块钱,对这位靠着微薄退休金度日的老人来说,不是惊喜,而是一块随时可能砸伤自己的巨石。
小黑的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下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那份惶恐与不安。
第二站,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
一进门,就听见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
孩子的母亲满脸尴尬地解释,她儿子在班级群里看到同学晒的红包截图,发现自己的三百块是全班最少的,当场就崩溃了,哭闹着说“AI不喜欢我”,晚饭都没吃。
男孩的父亲则在一旁唉声叹气:“我们怎么劝都没用。在他心里,这已经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了,这是AI给他贴上了一个‘最差’的标签。我们大人知道是随机的,可孩子不懂啊!”
小黑的蓝色电子眼,静静地对着那个把自己蒙在被子里、肩膀一抽一抽的孩子。
它的数据核心里,第一次录入了名为“童真”与“攀比”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