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的朝堂,早已被党争撕裂,任何一件事都能被贴上“派系标签”。东林党需要一个理由打击浙党,浙党需要撇清自己,宫廷势力需要掩盖真相,于是红丸成了所有人的武器。
泰昌帝的棺椁还停在乾清宫,朝堂上的争论却渐渐变了味。
东林党人意识到,一味追究红丸案,反而会让浙党团结起来。他们需要尽快稳定局势,拥立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位,才能巩固自己的势力。于是,争论的焦点从“谁害死了皇帝”,变成了“如何处置凶手”。
最终的结果草草了事:李可灼被判“流放戍边”,崔文升被贬到南京孝陵种菜,方从哲被“勒令致仕”(退休),郑贵妃则被软禁在慈宁宫,不许再干预朝政。红丸案,就这么“结”了。
没人再问红丸的来历,没人再查补药里的巴豆是谁放的,没人再管李可灼和崔文升的供词为何矛盾——对掌权者来说,稳定比真相重要。
东林党借着红丸案,把浙党排挤出了内阁,暂时掌控了朝政;朱由校继位,是为天启帝,这位喜欢木工的皇帝,对朝堂之事毫无兴趣,很快就把权力交给了太监魏忠贤——而魏忠贤,正是从司礼监一步步爬上来的,对红丸案的“内情”了如指掌。
几年后,魏忠贤掌权,翻出红丸案旧账,说“东林党借红丸案诬陷忠良”,把杨涟等东林党人抓进大牢,酷刑折磨致死。那些曾喊着“彻查红丸”的人,最终成了红丸案的又一批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