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了上来,刘邦还想推,夏侯婴说:“将军,就算再急,也不能扔了孩子啊!”刘邦这才作罢。最后,刘邦好不容易摆脱了楚军的追击,逃到了荥阳,才算捡回了一条命。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骑兵打败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有诗为证:“彭城城下起狼烟,项羽提兵回故园。三万铁骑如猛虎,五十六万鸟兽散。睢水染红尸遍地,刘邦弃子忙逃窜。霸王威名震天下,谁不胆寒心发颤!”
彭城之战后,刘邦虽然惨败,但并没有垮掉。他在荥阳建立了防线,与项羽展开了长期的对峙。刘邦知道自己打不过项羽,就采取了“疲敌战术”:一方面让韩信去攻打北方的赵国、燕国、齐国,从侧面牵制项羽;另一方面又派彭越去骚扰项羽的粮道,让楚军的粮草供应不上;同时还采用陈平的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范增是项羽的第一谋士,跟着项羽打了无数胜仗,项羽一直尊称他为“亚父”。陈平知道范增是项羽的左膀右臂,就想办法除掉他。他派人买通了楚军的一些奸细,让他们在楚营里散布谣言,说范增跟刘邦有勾结,想背叛项羽。项羽本来就生性多疑,听了这些谣言后,就开始怀疑范增。
有一次,范增劝项羽尽快攻打荥阳,说:“刘邦现在被困在荥阳,兵力不足,粮草也不多,咱们只要加把劲,就能活捉他。要是再拖下去,韩信从北边打过来,彭越又在后面骚扰,咱们就危险了!”可项羽却冷冷地说:“亚父,你是不是收了刘邦的好处?怎么这么着急要打荥阳?”
范增一听,气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自己跟着项羽这么多年,竟然会被怀疑。他对项羽说:“天下大事已经定了,你好自为之吧!我老了,不能再为你效力了,我要回老家养老。”项羽没有挽留,只是点了点头。范增离开了楚营,一路上越想越伤心,背上的毒疮也发作了,疼得他死去活来。走到彭城的时候,范增就病死了,临死前还喊着:“项羽啊项羽,你真是糊涂啊!”
范增的死,对项羽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从此,项羽身边再也没有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了,他的决策也越来越糊涂。而刘邦那边,却越来越强:韩信平定了北方,彭越在梁地不断骚扰楚军的粮道,英布也背叛了项羽,投靠了刘邦。楚军的粮草越来越少,士兵们也越来越疲惫,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
汉四年,项羽和刘邦在鸿沟达成了和议:双方以鸿沟为界,东边归楚,西边归汉,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鸿沟和议”。和议达成后,项羽就带着军队向东撤退,他以为刘邦会遵守约定,可没想到刘邦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说下,撕毁了和约,率领大军跟在项羽后面,还派人通知韩信、彭越、英布,让他们率军前来汇合,一起消灭项羽。
项羽得知刘邦撕毁和约,气得咬牙切齿,可此时楚军已经疲惫不堪,粮草也快没了,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他率领军队一路撤退,最后被汉军围困在了垓下。
垓下是个平原,无险可守,而且汉军有三十多万,楚军只有十万,还都是疲惫之师。项羽知道自己陷入了绝境,可他还是不想放弃。他下令修筑营垒,坚守不出,同时派人去寻找粮草,可派出去的人要么被汉军杀了,要么就投降了汉军。
日子一天天过去,楚军的粮草越来越少,士兵们只能吃野菜、杀战马充饥。到了晚上,汉军为了瓦解楚军的士气,就在四面唱起了楚地的歌谣。楚军将士们听到家乡的歌声,一个个都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有的偷偷哭了起来,有的甚至偷偷逃跑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四面楚歌”。
项羽在营帐里听到楚歌,也愣住了,他问身边的人:“汉军已经占领楚地了吗?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楚人唱歌?”他越想越伤心,拿起酒壶,一边喝酒,一边唱起了那首着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身边的虞姬,是个非常美丽又勇敢的女子,一直跟着项羽南征北战。虞姬听到项羽的歌声,也泪流满面,她站起来,为项羽跳了一支舞,然后拔出宝剑,对项羽说:“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