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下令撤军。可他们刚走到黄河边,田穰苴就率领齐军追上来了。
燕军本来就心虚,见齐军追来,吓得赶紧上船逃跑。田穰苴让人驾着小船,追击燕军。燕军士兵慌不择路,很多人掉进黄河里淹死了,还有不少人被齐军俘虏。乐羊好不容易才带着残兵逃回燕国。
就这样,田穰苴率领齐军,没用一个月,就收复了被晋燕联军占领的所有失地。消息传到临淄城,齐景公高兴得跳了起来,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田穰苴。
见到田穰苴,齐景公一把拉住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爱卿啊,你真是齐国的救星!若非你力挽狂澜,齐国就危险了!寡人今日就封你为大司马,执掌全国军政,以后齐国的军队,就全靠你了!”
田穰苴躬身谢恩:“主公过奖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能击退敌寇,保住齐国,全靠主公的信任和三军将士的奋勇杀敌。”
齐景公哈哈大笑:“好!好一个谦逊的大司马!回宫!寡人要为你设宴庆功!”
就这样,田穰苴从一个庶子,一跃成为齐国的大司马,执掌全国兵权,成了齐国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
田穰苴当上大司马后,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更加用心地治理军队。他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严明的军纪和勇猛的士兵,还要有正确的军事思想。所以,在整顿军务的同时,他还开始整理自己的军事理论,想把自己的治军经验和打仗心得写成一部兵书,传给后世。
那时候没有纸,写书全靠竹简。田穰苴就每天忙完军务后,在灯下一边思考,一边用刀在竹简上刻字。有时候想到一个好点子,哪怕是半夜,他也会爬起来,点亮油灯,赶紧刻在竹简上,生怕第二天忘了。
他的妻子见他这么辛苦,就劝他:“夫君,你白天忙军务,晚上又熬夜写书,身体会吃不消的。”
田穰苴笑着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齐国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再把治军打仗的道理传下去,让后世的将领都知道怎么保家卫国。现在我当了大司马,有机会完成这个心愿,怎么能偷懒呢?”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穰苴写了整整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兵书。因为他后来官至大司马,所以这部书就被称为《司马法》。
这部《司马法》可不简单,它不像其他兵书只讲怎么打仗,而是把“仁”和“义”放在了第一位。开篇第一句就是“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意思是说,战争的根本是仁爱,治理军队要靠道义。田穰苴认为,打仗不是为了杀人放火、掠夺土地,而是为了“止戈为武”——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保护老百姓不受欺负。
书里还讲了很多治军的道理,比如“赏罚分明”:“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就是说,奖赏要及时,让士兵们赶紧尝到做好事的好处;惩罚要当场执行,让士兵们马上看到做坏事的后果。
再比如“体恤士卒”:“凡战,三军一人,胜。”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全军上下要像一个人一样,才能打胜仗。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将领体恤士兵,跟士兵同甘共苦。田穰苴在攻打东阿的时候,跟士兵们一起吃粟米、喝野菜汤,士兵们生病了,他亲自照顾,这些都写进了《司马法》里,成了后世将领学习的榜样。
除了治军,《司马法》里还讲了很多用兵的策略,比如“击其微静,避其强静;击其倦劳,避其闲窕”——敌人兵力薄弱、士气低落的时候,就进攻他们;敌人兵力强大、士气高昂的时候,就避开他们;敌人疲惫劳累的时候,就进攻他们;敌人安逸休整的时候,就避开他们。田穰苴夜袭晋营,就是用了这个策略——晋军连续挑战数日,疲惫不堪,又放松了警惕,所以他才趁机夜袭,一举获胜。
《司马法》写成后,田穰苴把它献给了齐景公。齐景公看了之后,赞不绝口:“爱卿这部兵书,真是字字珠玑啊!有了这部书,咱们齐国的军队就能永远强大了!”他让人把《司马法》抄了很多份,分给齐国的将领们,让他们都学习。
后来,《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