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共王带着残兵逃到了楚国的营地,这时候才发现,中军将公子侧不见了。原来,公子侧平时就爱喝酒,昨天晚上喝了不少酒,到现在还没醒呢!楚共王一看,气得不行,说:“大敌当前,他竟然还在喝酒!这样的人,留着何用?”于是就派人去给公子侧送了一把剑,让他自杀谢罪。公子侧醒了之后,知道自己误了大事,也没脸活下去,就用那把剑自杀了。
鄢陵之战,晋军大获全胜,不仅打垮了楚军,还射伤了楚共王。经此一战,楚国元气大伤,好几年都没能力再跟晋国争夺中原霸权;而晋国则声威大振,中原的鲁国、卫国、宋国等诸侯,都纷纷派使者来晋国朝贡,晋国的霸主地位彻底巩固了!
战后,晋厉公论功行赏,栾书功劳最大,被任命为执政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了晋国实际上的掌权者。
可是这时候,晋厉公却变了——以前还能听进去大臣的意见,可自从鄢陵之战打赢后,就变得越来越骄横,越来越自以为是。
厉公身边有三个宠臣,分别是胥童、夷阳五、长鱼矫。这三个人没什么本事,却很会讨好厉公,整天在厉公耳边说卿大夫的坏话,说什么“六卿权力太大,已经威胁到主公的地位了”“栾书、荀偃这些人功高震主,早晚要谋反”。厉公本来就对栾书的权力有点忌惮,听这三个人这么一说,更是疑神疑鬼,心里渐渐有了除掉这些卿大夫的念头。
第一个倒霉的是郤氏。郤氏在晋国是大贵族,郤锜、郤至、郤犨三个人都身居高位,被称为“三郤”。胥童跟郤氏有旧仇,就趁机在厉公面前说:“主公,三郤手握大权,又很傲慢,很多诸侯都只知道三郤,不知道主公您。要是不早点除掉他们,将来肯定会谋反!”厉公听了,就决定先拿三郤开刀。
公元前574年,厉公找了个借口,说郤至私通楚国,让胥童带着士兵去杀三郤。胥童早就准备好了,带着人直接冲进了郤家,把郤锜、郤至、郤犨全都杀了,还灭了郤氏的满门。杀了三郤之后,胥童觉得还不够,又对厉公说:“主公,栾书和荀偃跟三郤关系很好,三郤死了,他们肯定会记恨主公,不如一起杀了,以绝后患!”
厉公犹豫了,说:“栾书和荀偃毕竟是有功之臣,鄢陵之战还帮咱们打赢了楚军,要是就这么杀了,大臣们会有意见的。先把他们抓起来,看看情况再说吧。”于是,胥童又带着人去抓了栾书和荀偃,把他们关在了宫里。
栾书被关在宫里,心里一点都不慌。他知道厉公现在虽然听胥童的,但厉公没什么主见,只要自己能活下去,就有机会翻盘。果然,没过多久,厉公就后悔了,对身边的人说:“栾书和荀偃没什么罪,杀了他们,会让大臣们寒心的。”于是就把栾书和荀偃放了,还亲自向他们道歉。
栾书出来后,表面上对厉公感恩戴德,心里却早就凉透了——他知道,厉公既然能杀三郤,将来就一定能杀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栾书偷偷找到了荀偃,对他说:“荀将军,你也看到了,主公宠信奸佞,滥杀无辜。今天能杀三郤,明天就能杀你我。咱们要是再不做点什么,早晚都得死在胥童这些人手里!”
荀偃早就对厉公和胥童不满了,听栾书这么一说,马上就同意了:“栾将军,我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
两人秘密商量了几天,决定发动政变,废了晋厉公,再立一个新的国君。可废立君主不是小事,得找个合适的理由,还得有足够的兵力。栾书首先想到的是调动军队——他是中军将,虽然被厉公猜忌,但军中的大部分将领还是听他的。于是,栾书暗中联系了军中的几个心腹将领,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接到命令,就率军进驻都城。
然后,栾书又找了个理由,让厉公离开都城。当时正好是冬天,按照习俗,国君要去郊外祭祀。栾书就对厉公说:“主公,马上就要祭祀了,不如您先去郊外的别宫住几天,好好准备一下。”厉公没多想,就带着胥童等几个宠臣去了郊外的别宫。
厉公一走,栾书马上就行动了。他让荀偃率领中军的一部分士兵,悄悄进驻都城,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