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这五鹿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卫军在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晋军几次攻城都没成功。
晋文公有些着急:“五鹿城久攻不下,若楚军赶来,咱们就被动了。”
先轸却笑着说:“主公莫急,某有一计,可破五鹿城。”
他让士兵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假装在城外种地。卫军在城墙上看得纳闷,不知道晋军想干什么。到了傍晚,先轸突然下令:“全军出击!”
晋军士兵们扔掉农具,拿起兵器,呐喊着冲向城门。卫军以为晋军只是来种地的,没做防备,城门一下子就被攻破了。五鹿城就这样被晋军轻松拿下。
晋文公大喜:“先生这‘扮民诱敌’之计,真是妙啊!”
先轸道:“兵不厌诈,对付卫军这等轻敌之辈,此计最是管用。”
拿下五鹿城后,晋军士气大振,接着又攻打曹国都城陶丘。曹国国君曹共公吓得紧闭城门,还把晋军战死士兵的尸体挂在城墙上,想震慑晋军。
晋军士兵见了,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冲进城去。先轸却拦住大家:“曹共公此举,是想激怒咱们,咱们不能上当。”
他又生一计:让人在陶丘城外挖地道,假装要从地道进城,同时派人散布消息,说晋军要挖曹国先君的陵墓。曹共公最怕有人挖他祖坟,赶紧让人把晋军士兵的尸体收下来,好好安葬,还派兵去守陵墓。
可他没想到,这又是先轸的计策——趁曹军注意力都在陵墓上,先轸率领晋军主力,从城门正面猛攻,一下子就攻破了陶丘,活捉了曹共公。
消息传到楚国,楚成王果然慌了——曹卫是楚国的盟友,如今被晋国攻打,他若不救,以后谁还敢跟楚国结盟?于是他下令,让楚军主帅子玉率军回师,救援曹卫。
可这子玉,是个骄傲自大的人。他觉得晋军没什么了不起,不仅要救曹卫,还要顺便教训一下晋文公。他派人对晋文公说:“若晋国恢复曹卫两国的国土,释放曹共公,楚国就撤兵,不再围攻宋国。”
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狐偃说:“子玉太狂妄了,咱们不能答应他!”
先轸却摇头:“主公,咱们得答应他——但不是无条件答应。”
他凑到晋文公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晋文公听完,哈哈大笑:“好!就按先生的计策办!”
随后,晋文公让人告诉子玉:“寡人可以恢复曹卫国土,释放曹共公,但曹卫两国必须与楚国断交,归附晋国。若子玉同意,咱们就约个时间,两军各自撤兵。”
同时,晋文公又派人偷偷告诉曹卫两国国君:“只要你们与楚国断交,寡人不仅放你们回去,还会归还你们的国土。”
曹卫两国国君本就怕晋国,一听这话,赶紧派人去跟子玉说,要与楚国断交。子玉得知消息,气得暴跳如雷:“晋文公这老狐狸,竟敢耍我!”
他当即下令,楚军停止撤兵,转而向晋军发起进攻。公元前632年四月,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相遇,一场决定中原霸权的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的楚军,有四万多人,还带着陈蔡两国的联军;晋军只有三万多人,兵力上处于劣势。晋文公看着对面黑压压的楚军,心里有些犯嘀咕:“楚军势大,咱们能打赢吗?”
先轸却胸有成竹:“主公放心,我早已想好破敌之策。还记得当年您在楚国说的‘退避三舍’吗?咱们现在就退——不仅要退,还要退得让楚军以为咱们怕了他们,引诱他们追上来。”
晋文公不解:“咱们本就兵力少,再退,士兵们的士气不就没了吗?”
“不会的,”先轸解释道,“退避三舍,一来是兑现主公当年对楚成王的承诺,让天下人知道主公守信;二来是避开楚军的锋芒,让士兵们养精蓄锐;三来是诱楚军深入,咱们可以在预设的战场伏击他们。这是‘一举三得’啊!”
晋文公恍然大悟:“先生考虑周全,寡人听你的!”
于是,晋军开始往后撤退,每天退三十里,一共退了九十里,正好到了城濮附近的有莘之野——这里左边是山,右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