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势力太大,像令尹(楚国最高官职)子西、司马(掌管军事)昭阳这些人,世代为官,手里又有兵权,连楚王都要让他们三分;朝廷里的冗官也多,很多人拿着俸禄不干事,国库的钱都被他们浪费了。再说“外患”:北边的三晋(韩、赵、魏)经常欺负楚国,南边的百越也时不时来骚扰,楚国打了好几次仗,都输了,被中原诸侯嘲笑是“南蛮子”。
楚悼王早就想改变这种局面,可一直找不到有本事的人。听说吴起来了,他亲自到城外迎接,拉着吴起的手说:“先生,楚国现在太弱了,我知道你能打仗、会治国,若你能强楚,我愿把楚国的大权都交给你!”吴起见楚悼王这么信任自己,当即说:“主公若信我,我愿为楚国变法,三年之内,必让楚国称霸天下!”楚悼王大喜,当场拜吴起为令尹,让他主持变法。
吴起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地推出了“变法三板斧”。
第一斧:削贵族特权。吴起规定:“贵族的爵位,只能传三代,三代之后,若没有功劳,就收回爵位和俸禄!”还下令:“把那些没用的贵族,迁徙到苍梧之地(今湖南、广西一带)去开垦荒地!”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贵族们世代享受特权,现在突然要被收回爵位,还要去荒凉的地方开荒,谁能愿意?子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对楚悼王说:“吴起这是要毁了楚国的根基!贵族是楚国的支柱,怎么能这么对待他们?”吴起却反驳说:“贵族拿着俸禄不干事,还兼并土地,让百姓受苦,若不削他们的特权,楚国早晚要亡!”楚悼王支持吴起:“令尹说得对,就按他的意思办!”
为了震慑贵族,吴起还在郢都(楚国都城,今湖北荆州)的四门立起了三丈高的“明法柱”,把变法的条文刻在柱子上,旁边还放着一把斧钺(古代兵器,象征刑罚),下令:“谁敢违抗变法,就用这把斧钺斩了!”有个贵族叫斗成然,是子西的亲信,故意拖延迁徙,还煽动其他贵族闹事。吴起二话不说,把斗成然抓起来,押到明法柱前,当场枭首示众。其他贵族见吴起动真格的,再也不敢闹事了,乖乖地收拾行李,去了苍梧之地。
第二斧:裁冗官、选贤才。吴起派人清点朝廷的官员,发现有上千个冗官——有的官每天就喝喝茶、聊聊天,有的官甚至好几年都不来上朝。吴起当即下令:“裁掉所有冗官,节省下来的钱粮,全部充作军费!”同时,他又贴出告示,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当官,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就能做官。有个叫屈固的平民,很有军事才能,吴起就提拔他做了军尉,让他带兵训练。
第三斧:强军队、拓疆域。吴起把节省下来的钱粮,都用在军队上——打造新的盔甲和兵器,提高士兵的俸禄,还借鉴魏武卒的训练方法,训练楚国的军队。他对士兵们说:“你们好好训练,只要打胜仗,就能升官发财,家人也能跟着享福!”楚国的士兵们本来就勇猛,经过吴起的训练,战斗力更是大增。
短短五年时间,楚国就像变了个样:国库充实了,军队强大了,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了。吴起又带着楚军四处征战——向南,平定了百越,把楚国的疆域扩展到了南海之滨(今广东、广西一带);向北,兼并了陈国和蔡国(今河南东部),饮马黄河;向西,打退了秦国,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外筑起了防线,让秦国不敢再轻易南下。
吴起的变法,虽然让楚国变强大了,却也得罪了太多的贵族。那些被剥夺特权、迁徙到苍梧的贵族,早就恨透了吴起,只是因为楚悼王支持他,才不敢动手。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突然病逝——这成了贵族们的机会。
楚悼王病逝的当天,子西、昭阳等七十多家贵族,就带着数百名甲士,手持利刃,杀入王宫。当时吴起正在王宫处理国事,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就知道是贵族叛乱了。他身边只有几十个侍卫,根本抵挡不住数百甲士。
侍卫们劝吴起:“令尹,快逃吧!我们掩护你!”吴起却摇了摇头:“我逃了,变法就完了,楚国就完了!我就算死,也要拉上这些乱臣贼子垫背!”说完,他朝着楚悼王的灵堂跑去。
贵族们追到灵堂前,见吴起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