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性格狠辣,但论用兵,就算是司马穰苴(春秋名将)也比不上他。”魏文侯一听,当即拍板:“我用的是他的兵法,不是他的人品!”当场拜吴起为大将,命他镇守西河郡。
吴起一到西河,就知道这地方不好守——西河郡紧挨着秦国的洛水,秦军经常渡过洛水来抢粮,魏国的守军要么打不过,要么不敢打,百姓苦不堪言。吴起第一件事就是去视察军营,一进营门就皱了眉:士兵们有的在赌钱,有的在睡觉,盔甲扔在一边,兵器上全是锈。他当即下令:“全军集合!”
士兵们磨磨蹭蹭地站好队,一个个吊儿郎当。吴起拿着鞭子,指着一个睡懒觉的士兵说:“军营之中,当以军令为天,你敢违抗军令,该当何罪?”那士兵还想辩解,吴起二话不说,一鞭子下去,打得他皮开肉绽。接着,他又把几个赌钱的士兵拉出来,每人杖责五十。这下,全军士兵都吓得不敢出声。
整顿完纪律,吴起就开始干一件大事——创建“魏武卒”。他在西河郡贴出告示:“凡能身披三重甲(外层铁甲、中层皮甲、内层绵甲)、手执长戟、腰悬利剑、背负十二石弩(约今三百斤)、五十支箭,再携带三天口粮,半日疾行百里者,即可为魏武卒!一旦入选,免除全家徭役,赐田百亩、宅一处,战死则赏家人粟米千石!”
这告示一贴出去,西河郡的青壮年都疯了——免除徭役、赐田赐宅,这可是天大的好处!第二天,演武场就挤满了人,足足有上万人。吴起亲自校阅,一个个测试:先看能不能披三重甲,再看能不能拉开十二石弩,最后看能不能疾行百里。
有个叫公孙壮的壮汉,长得人高马大,披甲、拉弩都过了关,可疾行到八十里时,实在撑不住,倒在地上大口喘气。吴起走过去,看着他说:“你若现在放弃,就只能回家种庄稼;若能坚持,就能改变全家的命运。”公孙壮一听,咬着牙爬起来,硬是拖着沉重的装备,走完了最后二十里。吴起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合格了!”
就这样,吴起从三十万人里,只选出了五万人——这五万人,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猛士。可光有猛士还不够,还得训练!吴起给魏武卒制定了严苛的训练计划:每天清晨,先跑五十里;上午练阵型,“铁鹞阵”“方圆阵”“雁行阵”,一个一个练,错一步就杖责;下午练兵器,长戟刺靶、弩箭射准,达不到标准不准吃饭;晚上还要学兵法,吴起亲自讲课,教他们如何看地形、如何辨敌情。
除了训练,吴起还特别重视士兵的生活。有一次,他巡查军营,见一个士兵腿上生了毒疮,流脓流血,疼得直哼哼。吴起二话不说,蹲下身,对着士兵的毒疮就吸了起来,把脓血一口一口吐掉。士兵感动得泪流满面,说:“将军,您是大将,怎么能为我吸脓?”吴起却笑着说:“我们是兄弟,你为魏国打仗,我为你治伤,这有什么?”这事很快传遍军营,魏武卒的士兵们都死心塌地跟着吴起,说:“就算战死,也绝不辜负将军!”
公元前389年,秦国终于忍不住了。秦惠公听说吴起在西河练了五万精兵,怕再等下去魏国更加强大,就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号称“百万”,杀奔阴晋(今陕西华阴)——这五十万大军里,有正规军,有农夫,还有奴隶,漫山遍野都是黑色的甲胄,远远望去,像一片黑色的潮水。
消息传到西河,魏文侯急了,派人给吴起送信:“秦军五十万,你只有五万,要不我再派些援兵?”吴起却回信说:“主公放心,五万魏武卒,足够破秦!”当天晚上,吴起在军营里大摆庆功宴——注意,是“庆功宴”,不是“出征宴”!
宴会上,吴起把士兵分成三排:前排是立过功的,用金爵喝酒,吃的是牛肉、羊肉、猪肉“三牲”;中排是表现不错的,用银爵喝酒,吃的是猪肉;后排是没立过功的,用陶碗喝酒,吃的是窝窝头。士兵们一看,都明白吴起的意思——想荣华富贵,就得打胜仗立军功!
散宴后,吴起又让人把赏赐送到士兵家里:立过功的士兵,家人收到了绸缎和粮食;战死士兵的家人,收到了抚恤金。一个士兵的老母亲收到粮食后,对邻居说:“我儿子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