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气质精干的中年女性,不紧不慢地开口了,语气看似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颜秘书长,关于通信协议部分,我们‘广联接’深耕行业多年,积累了大量私有协议和专利。草案中提出的新协议,与我们现有的技术路线存在一定冲突。我们认为,标准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家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现实,而不是另起炉灶,造成重复投资和内耗。联盟是否可以考虑,以我们现有的、经过市场验证的协议为基础进行演进?”
这话一出,几家与“广联接”有深度合作或有类似技术路径的公司代表纷纷点头附和。大公司开始争夺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试图将联盟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会场瞬间变成了一个嘈杂的议事场。小企业哭穷诉苦,担心被抛弃;中等企业忧虑失去独特性,沦为附庸;大公司则明里暗里争夺主导权,希望联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利益来舞蹈。每个人都在拨弄着自己心里那架小算盘,计算着加入联盟的得失利弊,所谓的“集体利益”在赤裸裸的个体私欲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颜旭站在台上,看着台下这一张张或激动、或忧虑、或精明、或冷漠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疲惫。这比他连续熬夜调试代码更累,比应对南华资本的逼债更耗神。以前在旭日科技,他是创始人,是灵魂,虽然也要平衡内部意见,但关键时刻可以乾纲独断,用理想和威信将团队拧成一股绳。
但现在,他面对的是一个松散的、由不同利益主体构成的联盟。他没有权力命令任何人,他手中的筹码只有“新旭日”的技术影响力、“大基金”的背景,以及那个看似美好却遥远无比的“共同愿景”。他必须像一个最老练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仔细分辨每一句话背后的真实意图,在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寻找那微乎其微的共同利益,在各方势力的吵嚷和博弈中,小心翼翼地寻找那个能让联盟不至于在诞生第一天就分崩离析的“最大公约数”。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烦躁,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和耐心。他伸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开口说道:“各位的意见,我都听到了。李总担心的转换成本,王总顾虑的差异化竞争,还有刘总提出的基于现有技术演进……这些都是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问题。”
他没有否定任何人的担忧,而是首先表示了理解和接纳。然后,他话锋一转:
“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继续各自为战,继续在‘通天’设定的标准体系下,做他们生态链上利润最薄、最容易被替代的一环,我们能走多远?我们今天的争吵、算计,和我们过去十几年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有区别吗?”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会场稍微安静了一些。
“联盟不是要抹杀个性,恰恰相反,是要在基础标准统一的前提下,让大家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真正的、高附加值的差异化。关于转换成本,联盟可以设立共同基金,或者争取政策支持来分担一部分;关于技术路线,草案只是初稿,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不就是为了共同商讨、共同完善它吗?”
他环视全场,目光诚恳:“我提议,今天就标准草案的争议部分,成立几个专项工作组,由提出核心意见的成员单位牵头,‘新旭日’提供全力技术支持。我们争取在一个月内,拿出一个更能平衡各方利益的修改方案。联盟不是谁的一言堂,它的成功,依赖于在座每一位的智慧和付出。”
他没有
